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为何肿瘤越来越多

在肿瘤的形成中,大家最关心的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外因,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内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导致各种正常调控机制失调,再加上长期外因的作用,细胞发生一定变化,初期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出现“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
【防癌关键】
远离辐射、生物性感染等致癌因素
“我们总结了防癌有四原则,第一条就是远离致癌因素。”孙燕说,致癌因素有许多种,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福岛的核辐射,会造成癌症高发,很低剂量的辐射也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有的人淋巴系统敏感,会因辐射引发淋巴瘤,妇女甲状腺对放射线特别敏感,即便是低剂量的辐射,也容易引起甲状腺癌。
食物当中的亚硝胺和一些化学添加剂是致癌物,抽烟可以致癌,爱吃洋快餐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肥胖者容易导致癌症,这些都是常识。
“另外,许多生物性感染会间接导致癌症。”孙燕教授强调说,“乙肝、丙肝和戊肝都可以引起癌症。乙肝患者中还有抗原、肝炎还在体内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病人,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否则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
“许多艾滋病人,最后并不是由于衰竭而死,而是因为死于并发的癌症。”除了肝炎感染外,艾滋病病毒也能间接诱导出肿瘤。
“中国人感染较多的EB病毒,可以引起鼻咽癌。”孙燕说,还有好多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癌症,比如说孙中山是由于爱吃鱼生,被肝吸虫这种寄生虫引起长期慢性炎症,诱发胆管性肝癌。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导致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增多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促癌物。”孙燕说,吸烟和大气污染协同作用,造成的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8倍,经常烹调、爱抽烟的人的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2倍。“两个附加因素在一起,会互相促进,有协同作用。”
而促癌物中,最大的促癌因素是免疫功能下降。“器官移植的人群里得癌症比正常人高23倍,过度疲劳和过度精神刺激,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压突然“爆表”04-28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9太阴阳明论...04-28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