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精读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4-10-13 08:32

    【byb.cn XJ】何谓师传。即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老师口传心授的东西。本篇介绍了如何在问诊中通过病人的恶欲来了解疾病的性质,从中推论病机和正确得宜的医疗方法,讲述了通过观察外部形态来测知内部脏器盛衰常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劝慰开导法等"理疗法。由于文中所记述的内容,都是先师传授的宝贵经验,故以"师传"名篇。

 

byb.cn
精读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原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这里指医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优,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

  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这里的 "便"清代喻昌解释为"问其居处动静阴阳寒热性情 之宜"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奈何,如何?,便,方便,同前面解释,这里引伸为如何得知病人的好恶。)

  岐伯曰:夫中热消瘅([xiāo dān],王冰 注:"消,谓内消;癉,谓伏热……故热气内薄,发为消渴。"),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饮,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藏以身形肢节(月囷)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

  岐伯曰:身形肢节者,藏府之盖也盖,覆盖,非面部之阅(指望诊也。

 

  黄帝曰:五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

  岐伯曰: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

  黄帝曰:善。

 

  岐伯曰:五藏六府,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骨曷)(骨亏)。

  黄帝曰:善。

 

  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

  黄帝曰:善。

 

  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

  黄帝曰:善。

 

  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黄帝曰:善。愿闻六府之候。

  岐伯曰:六府者,胃为之海,庞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藏安且良矣。


  【全文翻译

 

  黄帝说,我听说先师有些医学心得,没有记载到医方书箱之中,我愿意听取这些宝贵经验,并把它铭记在心,以便作为准则加以奉行。这样,既可以治疗民众之疾病,又可以保养自己的身体。使百姓免受疾病之苦,所有的人都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并让这些宝贵经验永远造福于后代,使后世的人们不必担心疾病的困扰。你能把这些宝贵经验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你所提的问题意义很深远啊!无论治民、治身、治此、治彼,治理大事小事以及治国理家,没有违背常规而能治理好的,只有顺应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才能处理好各种事情。所谓的顺,不仅是指阴阳、经脉、气血循行的顺逆,还包括了广大人民的情志顺逆。

 

  黄帝问,怎样才能做到顺应呢?

  岐伯说,当进入一个国家,要首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到了一个家庭,应当首先了解人家有什么忌讳;进入别人的居室,要问清礼节;临证时,要问清病人的喜好,以便更好地诊治疾病。

 

  黄帝说,怎样通过了解病人的好恶来诊察疾病的性质?

  岐伯说,因内热而致多食易饥的消渴病,病人喜欢寒,得寒就会感到舒适;属于寒邪内侵一类的病,病人喜欢热,得到热就会感到舒适;胃中有热邪,则饮食物容易消化,使病人常有饥饿和胃中空虚难忍的感觉,同时感到脐以上腹部的皮肤发热;肠中有热邪积滞则排泄黄色如稀粥样的粪便,脐以下小腹部有发热的感觉;胃中有寒邪,则出现腹胀;肠中有寒邪则出现肠鸣腹泻及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胃中有寒邪而肠中有热邪的寒热错杂证,则表现为腹胀而兼见泄泻;胃中有热邪而肠中有寒邪的寒热错杂证,则表现为容易饥饿而兼见小腹胀痛。根据这些,就能大致判定疾病的性质。

 

  黄帝说,胃中有热而欲得寒饮,肠中有寒而欲得热饮,二者相互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做才能顺应病情呢?还有,那些有着高官厚禄、生活优裕的人,骄横自大,恣意妄行,轻视别人而不肯接受规劝,如果规劝他遵守医嘱就会违背他的意愿,但如果顺从他的意愿,就会加重其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又应当如何处置呢?

  岐伯说,愿意生存而害怕死亡,是人之常情,因此,应当对病人进行说服和开导,告诉他们不遵守医嘱的危害,说清楚遵从医嘱对恢复健康的好处。同时诱导病人接受适宜他的养生和保健方法,指明任何不适应疾病恢复的行为都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照这样去做的话,即使再不通情理的人也不会不听从吧!

 

  黄帝说,那怎样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春夏之际,阳气充沛体表,应先治其在外的标病,后治其在内的本病;秋冬之际,精气敛藏于内,应先治其在内的本病,而后治其在外的标病。

 

  黄帝说,对于那种性情与病情相矛盾的情况,应当如何处置才合适呢?

  岐伯说,在这种情况下,要让病人调整饮食起居,顺应天气变化。天冷时,应当加厚衣服而不要着凉;天热时,当减少衣服而不要热得出汗,饮食也不要过冷过热,而应寒热适中。由此人的正气就能固守于体内,邪气就不会进一步侵害人体了。

 

  黄帝说,在《本脏》篇中提到,根据人的形体和四肢、关节及隆起的肌肉,可以测知五脏六腑的大小。但是如果在位的统治者以及地位显贵的王公大人想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谁又敢抚摸他们的身体进行检查,然后再答复他们呢?

  岐伯说,形体、四肢、关节是覆盖在五脏六腑的外围组织,和内脏有一定的关系,这与望诊是不同,但对于这些人,还是可以采用望面部的方法来进行推断。

 

  黄帝说,通过诊察面部色泽来推测五脏精气的方法,我已经知道了。那怎样根据形体肢节的情况推测内脏的情况呢?

  岐伯说,在五脏六腑中,以肺的位置最高,而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则可通过肩部的上下动态,咽部的升陷情况,来测知肺的虚实。

  黄帝说,对。

 

  岐伯说,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缺盆为血脉运行的主要通路,观察缺盆两旁肩端骨距离的远近,再配合观察胸骨剑突的长短,就可以测知心脏的大小坚脆等情况。

  黄帝说,对。

 

  岐伯说,肝为将军之官,开窍于目,欲知肝脏的坚固情况,则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黄帝说,对。

 

  岐伯说,脾运化和输布水谷精微,从而具有充养人体而卫外的能力。它的强弱,可直接表现在食欲方面,所以通过观察唇舌口味的情况,可以推断脾病预后的好坏。

  黄帝说,好。

 

  岐伯说,肾脏的功能表现在外的就是人的听觉,因此根据耳朵听力的强弱,就可以判断肾脏的虚实。

  黄帝说,对。我还想听你再讲一下测候六腑的方法。

 

  岐伯说,测候六腑的方法如下,胃为水谷之海,是容纳水饮食物的器官,如果颊部肌肉丰满、颈部粗壮、胸部宽阔,胃容纳水谷的量就多。鼻道深长,可以推测大肠的功能正常。口唇厚,人中沟长,可推测小肠的功能正常。下眼睑大,胆气就强。鼻孔向外翻,则膀胱不能够正常的存储尿液而致小便漏泄。鼻梁中央高起的,则三焦固密功能正常。这些就是用来测候六腑情况的方法。总之,面部的上、中、下三部相等,则内脏功能正常而安定。

 

  【总结

 

  《师传》这篇文章写的好,这也比较符合中医传承的特点。与西医标准化不同,中医的很多诊治方法都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宜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具体的分析的。因此,一名中医如果想学成而独立营业,没有跟师10年以上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你无法遇到那么多的案例,以及所采取的应对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可以说,时间是个门坎。

 

  比如,我开刮痧培训班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有一些远途的网友希望我把刮痧的视频挂在网上,以便大家学习。可问题来了,有一些东西是必须要亲自接触才能学会的,比如如何鉴定"活肉"和"死肉"的方法,以此来判断经络是不是通;比如,压股动脉,体验过血的感觉,以检测下肢气血是否畅通,这都是必须要亲自体验才能学会的,是无法通过视频来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医传承中,师傅带徒弟的这种口传心授的方法非常重了。

 

  《师传》中,提到了很多的望诊的知识,通过望诊来判断人体的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状况,这些都是先人长期通过观察来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些经验,有时也需要通过通过师传的方式来传承。当然,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家学习中医提供了很便捷的途径,也为通过照片来进行面诊提供了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和网友进行咨询时,一直要求对方提供照片的原因了。当然,即使你掌握了面诊的很多方法技巧,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验证这些技巧的正确与否,从而巩固自己面诊的专业知识。

 

  除了面诊以外,《师传》中还提及了问诊,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问诊在诊断病情时也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病人的职业,可以说,现代人得什么病,尤其是慢性病,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你去一个写字楼,从里边出来的那些年青人,一看那种目光呆滞者,大多是搞IT的。因为,他们长期用电脑和熬夜,伤了肝血了。这些人,颈椎多半有问题,并且,还伴随着三高。所以,当医生在面诊时,一定要问病人的职业,再汇总望诊的信息,综合判断出病人的病是如何得的,这对今后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