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2-1-16 10:17
【分页导航】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点评】此段主要讲的是自然界的风邪对人体经络和五脏的影响。

  1、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八风:一说为八方之风。八风,中医学术语,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八风,即四方四隅八方之风,从其虚之乡来,与其所主时令不相一致,所谓非其时其风,亦名虚风,故能病人。实际上,八风统指四时气候变化而言。《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此八风,皆从虚之乡来,乃能病人。”


  另一说即为八种季候风,在《易纬通卦验》记载有:“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这种说法的来源,主要是《易》学,广莫风(对应北方坎位)、条风(对应东北方艮位)、明庶风(对应东方震位)、清明风(对应东南方巽位)、景风(对应南方离位)、凉风(对应西南方坤位)、阊阖风(对应正西方兑位)以及不周风(对应西北方乾位)。


  这两种说法,我认为都有道理。因为《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经,是经脉的意思,经脉是流通营卫血气的;


  五风:要与后文一起看,才能明白,五风在后文中提到了,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九宫八风论》所指的中虚八风,便是指此处发邪,八风发邪,经脉受之,则循经而触五藏。所以五风就是五藏所受的邪风;


  何谓,为什么这样说?

  2、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发邪,指八风发出的邪气;以为,以在这里作为连词“而”讲;为,变成;经风,是指经脉受到外邪侵扰后形成的邪风;


  3、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胜,指五行生克中的相胜。也就是相克的意思。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与之相应的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行相胜: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五志相胜: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


  4、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俞,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即肝有病的时候,可反应在颈项。临床可见一些颈项疼痛或颈项强硬的患者,辨证属于肝郁气滞型,在针灸治疗的时候以舒肝解郁法选穴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其病症特点除颈项疼痛或僵硬外,伴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失眠,头痛或头晕,舌尖红或质暗,或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5、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俞,同前,指病邪从胸胁部的俞侵入;胸胁,人体部位名。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


  6、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肩背,一般是指后背肩胛骨附近


  7、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腰股,指腰和屁股


  8、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中央,中医五行中的方位定向,除了东南西北以外的中心地带;脊,脊椎。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为什么这样说?岐伯答道:八风来袭时,会影响经脉,并累及五脏,当八风的邪气发作时,就会使人生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四季变化之规律,懂得四季相生相克原理,即:春克长夏,长夏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季相克的关系。


byb.cn

五行相生相克图


  东风生于春季,疾病多发在肝脏,最容易从颈项的俞穴侵入;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在心脏,最容易从胸胁的俞穴处侵入;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部,最容易从后背的俞穴处侵入;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在肾脏,最容易从腰股的俞穴处侵入,中央为土,病多发生在脾脏,最容易从后背脊椎的俞穴处侵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