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年轻老得慢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保持行动力 心理有韧性 更乐于奉献 自认为年轻,老得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主观年龄感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觉得自己年轻的老人不仅行为更活跃,在自我健康感知、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也表现更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李娟指出,自认年轻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会强化老人对身体健康的责任感与掌控感。在行为上,他们更愿意坚持散步、锻炼、规律饮食,减少不良生活习惯,身体出现不适时也更倾向于主动就医、早期干预。因此,认同自己“还可以”,是老年人保有行动力的重要前提,积极的认知倾向有助维持更好的身体状态。
增强心理韧性。自认年轻的老人往往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更少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更容易维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当他们面对疾病、退休、人际疏离等问题时,自认年轻可作为心理韧性的资源,帮助其保持内在稳定,降低自我否定的风险。
激发社会参与热情。社会参与需要意愿和行动力,而自认年轻恰恰提供了这种心理基础。主观年龄较低的老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仍有能力、仍有贡献”,因此更乐于参与公共事务。无论是继续就业,还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这些行为都反映了“我依然有用”的内在价值感,也能增强人际联结和生活意义感。
李娟表示,有些老人过早服老,常表现为主动减少社交、不再关心外部事务,甚至逐渐放弃自我照顾和自我发展。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消极观念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心理上,这类老人更容易出现孤独感、无助感和抑郁倾向;行为上,往往缺乏参与动力,不愿锻炼、不主动求医,健康管理意识薄弱。部分老人还会在无形中接受社会对老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认为自己“不中用了”“老了就该歇着”,陷入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退缩。
李娟强调,自认年轻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持续的内在激励。让“年轻感”内化为生活状态,比追求容貌上的年轻更可贵。这不仅需要老人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老人应做到不给自己贴标签,可以从语言习惯的改变开始,少用“我老了”“不适合我”这样自我限制的表达,多尝试新的生活内容,如学习技能、参与社区活动等。同时,关注仪表、规律生活、维持社交等也是强化“心理年轻感”的有效方式。家庭成员要避免过度关心,而是应鼓励老人继续做决定、表达观点、尝试新事物,并给予积极反馈。社会层面,应建设更有温度的老龄友好环境,如提供“无年龄上限”的社区参与项目、支持银发就业、发展适合老人的学习平台等,让老人在公共生活中看见自己的位置。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本报特约记者 司浩宇《生命时报》 2025-05-09 第1893期 第5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主观年龄感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觉得自己年轻的老人不仅行为更活跃,在自我健康感知、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也表现更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李娟指出,自认年轻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会强化老人对身体健康的责任感与掌控感。在行为上,他们更愿意坚持散步、锻炼、规律饮食,减少不良生活习惯,身体出现不适时也更倾向于主动就医、早期干预。因此,认同自己“还可以”,是老年人保有行动力的重要前提,积极的认知倾向有助维持更好的身体状态。
增强心理韧性。自认年轻的老人往往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更少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更容易维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当他们面对疾病、退休、人际疏离等问题时,自认年轻可作为心理韧性的资源,帮助其保持内在稳定,降低自我否定的风险。
激发社会参与热情。社会参与需要意愿和行动力,而自认年轻恰恰提供了这种心理基础。主观年龄较低的老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仍有能力、仍有贡献”,因此更乐于参与公共事务。无论是继续就业,还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这些行为都反映了“我依然有用”的内在价值感,也能增强人际联结和生活意义感。
李娟表示,有些老人过早服老,常表现为主动减少社交、不再关心外部事务,甚至逐渐放弃自我照顾和自我发展。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消极观念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心理上,这类老人更容易出现孤独感、无助感和抑郁倾向;行为上,往往缺乏参与动力,不愿锻炼、不主动求医,健康管理意识薄弱。部分老人还会在无形中接受社会对老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认为自己“不中用了”“老了就该歇着”,陷入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退缩。
李娟强调,自认年轻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持续的内在激励。让“年轻感”内化为生活状态,比追求容貌上的年轻更可贵。这不仅需要老人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老人应做到不给自己贴标签,可以从语言习惯的改变开始,少用“我老了”“不适合我”这样自我限制的表达,多尝试新的生活内容,如学习技能、参与社区活动等。同时,关注仪表、规律生活、维持社交等也是强化“心理年轻感”的有效方式。家庭成员要避免过度关心,而是应鼓励老人继续做决定、表达观点、尝试新事物,并给予积极反馈。社会层面,应建设更有温度的老龄友好环境,如提供“无年龄上限”的社区参与项目、支持银发就业、发展适合老人的学习平台等,让老人在公共生活中看见自己的位置。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智能冰箱是个好帮厨05-28
- [事件]自认为年轻老得慢05-28
- [事件]中风后高学历反而认知下降快05-28
- [事件]老人骑自行车能延寿05-27
- [事件]长寿的人没有懒的05-27
- [事件]责任感太重阻碍发展05-27
- [事件]范志红:下馆子后为啥特别渴05-26
- [事件]天津防卒中气象预警成效好05-26
最新文章
- [事件]智能冰箱是个好帮厨05-28
- [事件]自认为年轻老得慢05-28
- [事件]中风后高学历反而认知下降快05-28
- [事件]老人骑自行车能延寿05-27
- [事件]长寿的人没有懒的05-27
- [事件]责任感太重阻碍发展05-2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3评热病论之...05-26
- [事件]范志红:下馆子后为啥特别渴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