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防卒中气象预警成效好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发送防护建议 减少住院人数 降低社会负担 天津防卒中气象预警成效好
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主任韩素芹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就是将气象预报信息与疾病信息进行整合,根据关键气象因素变化及时做出预警,然后通过全市各大主流媒体和电视、广播、手机APP、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精准推送。
2021年11月5日,天津市气象台、天津市健康气象创新中心在国内首发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按程度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包含未来一两天的基本天气情况和《天津市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方案》中相应风险等级的健康防护建议。
“发第一条预警信息时正好是强寒潮,下了大雪。当时我们压力很大,不知道这种预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但觉得即便只有一个人收到信息,对他起到了作用,就很有意义。”韩素芹说,最初预警的发布渠道包括手机短信、农村大喇叭、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定向发布渠道则比较有限,主要是面向手机短信用户进行发送,后又尝试和卫健部门联动进行精准推送,比如把信息发给三甲医院,提醒他们优化医疗资源,提升救治效率和质量;发信息给社区医院,由家庭医生发送给签约居民等。粗略估计,每次预警仅短信覆盖受众约为400万人。
后续评估显示,发布预警的成效显著。2021年11月到2022年底,天津寒潮期间的多次降温过程中,脑卒中入院人数比前几年下降5.2%~11.9%,住院人数同比减少1423人。截至目前,寒潮脑卒中气象风险共发布橙色预警5次、黄色预警13次,受众达1.26亿余人次,预警后日均住院人数降低了0.3%~25.1%。根据天津市医疗数据统计估算,节省住院费用5800万元,减轻社会经济负担3.29亿元,合计3.87亿元。2023年6月新增夏季高温脑卒中预警,截至目前,高温橙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3次,受众约3500万余人次,预警后日均住院人数降低了3.8%~24.2%,估算节省住院费用2000万元,减轻社会经济负担1.2亿元,合计1.4亿元。
韩素芹告诉记者,由于实施效果突出,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项目被当作成功案例,由中国气象局专家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会议上进行了介绍,获得广泛认可。“未来,我们发布的预警内容会更加丰富、项目更加多元、信息覆盖面也将进一步扩大。”预警内容不仅要“避害”还要“趋利”。现阶段发布的预警信息主要是如何避免伤害,比如,何时不宜出门锻炼,饮食如何调整,注意防寒保暖等。社区医生还可以根据风险等级,针对不同患者给出细化的药物调整建议。“趋利”则是从养生保健入手,体现“治未病”思想,联合中医药专家给出中医养生方面的建议。
增加儿童呼吸道感染、花粉过敏、哮喘等风险预警项目。韩素芹说,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儿童作为另一类疾病易感人群,更可能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威胁。“我们今年将重点研发儿童呼吸道感染风险预警模型,花粉过敏和哮喘的风险预警模型已有一定进展,后续将陆续推出。”
拓宽推送渠道,扩大预警覆盖面。比如,针对养老机构进行定点推送,确保消息发送至机构负责人,由他们统一采取措施,做好入住老人的身体监测和疾病预防。
韩素芹认为,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已被证明具备全国推行的价值,但鉴于各地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不同,当地人的气候适应能力也不同,为保证预警产品的规范化,必须出台相应标准,各地可以在行业标准指导下,进行地方性调整。据悉,天津市的地方标准已经推出,覆盖京津冀地区的推广也已启动,团队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编制气象行业标准,把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产品真正推广到全国。
受访专家:
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主任 韩素芹
本报记者 张 芳《生命时报》 2025-04-29 第1892期 第11版
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主任韩素芹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就是将气象预报信息与疾病信息进行整合,根据关键气象因素变化及时做出预警,然后通过全市各大主流媒体和电视、广播、手机APP、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精准推送。
2021年11月5日,天津市气象台、天津市健康气象创新中心在国内首发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按程度分为黄、橙、红三个等级),包含未来一两天的基本天气情况和《天津市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方案》中相应风险等级的健康防护建议。
“发第一条预警信息时正好是强寒潮,下了大雪。当时我们压力很大,不知道这种预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但觉得即便只有一个人收到信息,对他起到了作用,就很有意义。”韩素芹说,最初预警的发布渠道包括手机短信、农村大喇叭、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定向发布渠道则比较有限,主要是面向手机短信用户进行发送,后又尝试和卫健部门联动进行精准推送,比如把信息发给三甲医院,提醒他们优化医疗资源,提升救治效率和质量;发信息给社区医院,由家庭医生发送给签约居民等。粗略估计,每次预警仅短信覆盖受众约为400万人。
后续评估显示,发布预警的成效显著。2021年11月到2022年底,天津寒潮期间的多次降温过程中,脑卒中入院人数比前几年下降5.2%~11.9%,住院人数同比减少1423人。截至目前,寒潮脑卒中气象风险共发布橙色预警5次、黄色预警13次,受众达1.26亿余人次,预警后日均住院人数降低了0.3%~25.1%。根据天津市医疗数据统计估算,节省住院费用5800万元,减轻社会经济负担3.29亿元,合计3.87亿元。2023年6月新增夏季高温脑卒中预警,截至目前,高温橙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3次,受众约3500万余人次,预警后日均住院人数降低了3.8%~24.2%,估算节省住院费用2000万元,减轻社会经济负担1.2亿元,合计1.4亿元。
韩素芹告诉记者,由于实施效果突出,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项目被当作成功案例,由中国气象局专家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会议上进行了介绍,获得广泛认可。“未来,我们发布的预警内容会更加丰富、项目更加多元、信息覆盖面也将进一步扩大。”预警内容不仅要“避害”还要“趋利”。现阶段发布的预警信息主要是如何避免伤害,比如,何时不宜出门锻炼,饮食如何调整,注意防寒保暖等。社区医生还可以根据风险等级,针对不同患者给出细化的药物调整建议。“趋利”则是从养生保健入手,体现“治未病”思想,联合中医药专家给出中医养生方面的建议。
增加儿童呼吸道感染、花粉过敏、哮喘等风险预警项目。韩素芹说,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儿童作为另一类疾病易感人群,更可能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威胁。“我们今年将重点研发儿童呼吸道感染风险预警模型,花粉过敏和哮喘的风险预警模型已有一定进展,后续将陆续推出。”
拓宽推送渠道,扩大预警覆盖面。比如,针对养老机构进行定点推送,确保消息发送至机构负责人,由他们统一采取措施,做好入住老人的身体监测和疾病预防。
韩素芹认为,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已被证明具备全国推行的价值,但鉴于各地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不同,当地人的气候适应能力也不同,为保证预警产品的规范化,必须出台相应标准,各地可以在行业标准指导下,进行地方性调整。据悉,天津市的地方标准已经推出,覆盖京津冀地区的推广也已启动,团队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编制气象行业标准,把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产品真正推广到全国。
有关【中风】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范志红:下馆子后为啥特别渴05-26
- [事件]天津防卒中气象预警成效好05-26
- [事件]长湿疹是在排湿吗05-26
- [事件]反安慰剂效应是怎么回事05-25
- [事件]变老从舌头味觉下降开始05-25
- [事件]自言自语疗愈心灵05-25
- [事件]有家族史糖尿病风险增19倍05-24
- [事件]冬天怀孕孩子不易发胖05-24
最新文章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3评热病论之...05-26
- [事件]范志红:下馆子后为啥特别渴05-26
- [事件]天津防卒中气象预警成效好05-26
- [事件]长湿疹是在排湿吗05-26
- [事件]反安慰剂效应是怎么回事05-25
- [事件]变老从舌头味觉下降开始05-25
- [事件]自言自语疗愈心灵05-25
- [事件]有家族史糖尿病风险增19倍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