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术后能否吃河豚鱼?

河豚肉的味道鲜美,是它的第一大特点。虽然日韩两国每年都有冒死吃河豚而死的情况发生,但仍不乏后来者,从中足以印证了河豚味道之鲜美。其实,吃河豚在中国早有记载。
拼死吃河豚?日本人一点也不忌讳。图中餐馆老板娘把河
豚肉组成菊花图案,而菊花正是日本的葬礼之花。
河豚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六朝建都南京有关。据史载,公元 3 世纪到 6 世纪末,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 ( 今南京 ) ,这是一个经战国之后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豚饮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长江下游兴起。到了 10 ~ 12 世纪的宋代,文人志士纷纷修诗写词,才有河豚的诸多精彩描述。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 2000 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人们品尝河豚的习俗比当今日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品尝河豚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人口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有人联想起越国美女西施,于是"西施乳”就在民间传开了。
到了宋代景祐五年 ( 公元 1038 年 ) ,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范仲淹席上,当同僚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河豚时,忍不住即兴作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李时珍在《本草集解》中还提到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说:"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余守丹阳、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
自古就有着"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 的说法,可见河豚肉之鲜美。不过,河豚肉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吃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的,那河豚到底毒性有多大呢?
- [本站]刮痧不当致颈动脉夹层性脑梗11-20
- [本站]后背拔罐会否导致高位截瘫11-13
- [本站]痔疮.肛门瘙痒.马应龙11-06
- [本站]网红博主小片中的中医误区10-30
- [本站]14经脉中最容易堵的点合集10-23
- [本站]肝经中最容易堵的三个点10-16
- [本站]督脉中最容易堵的三个点10-02
- [本站]任脉上最容易堵的点09-2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9气府论之穴...11-24
- [事件]“性匹配”有四个维度11-24
- [事件]新生儿为啥看起来丑丑的11-24
- [事件]擤鼻涕擤出高血压?11-24
- [事件]面容衰老是脏腑在呼救11-23
- [事件]肝不好大脑犯迷糊11-23
- [事件]常吃十种食物护关节11-23
- [事件]散痰湿有对黄金搭档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