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专家于天华带着7个支架47岁去世


于天华
1967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侦察专业毕业。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爆炸恐怖案件侦查处干部、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8年9月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援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2012年7月任公安部情报中心副主任。
四次直面死神
于天华的职业生涯与反恐密不可分。1990年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于天华,1990年至2008年在公安部刑侦局大案处(后为反恐怖处、爆炸恐怖案件侦查处)历任科级干部、副处长、处长。
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官网介绍,于天华曾直接组织指挥和参与侦破了"河北刘保才、黄树钢劫机案"、"师月波劫机案"等20多起劫机案件及"云南平远街严打行动"、"天津大邱庄伤害致死案"、"吉林市博物馆特大纵火案"、"新疆系列恐怖爆炸案"、"北京西单公共汽车爆炸案"、"天安门广场爆炸案"、"江西万载芳林小学爆炸案"、"河北省石家庄市特大爆炸案"、"北大清华餐厅爆炸案"、"系列投毒敲诈娃哈哈集团案"、"南京小汤山投毒案"、"四川高考试卷被盗案"等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100多起。他是国内反劫机,侦破爆炸、投毒等恐怖案件方面的专家。
根据于天华的母校中国刑警学院2012年的一份材料记载,1993年,自河北唐山劫机案后,半年之内连续发生20余起劫机案,其汹涌蔓延之势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一时间,国内外舆论纷纷。接到任务后,于天华对每一起劫机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归纳总结了中国劫机犯罪原因和规律特点,提出了宣传报道低调淡化、严惩未遂作案人以示警戒、两岸谈判遣返劫机犯釜底抽薪、加强安检工作堵塞漏洞等8条打防并举的措施,被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采纳,有效地遏止了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劫机犯罪。
于天华曾四次直面死神。据中国刑警学院的材料记载,1995年9月5日,一名歹徒劫持一辆出租车闯到公安部门前,手握导线扬言爆炸。时值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闭幕之际,如果长安街上发生爆炸,必将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情急之时,于天华以领导秘书的身份只身上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谈判,将歹徒劝服缴械。
同在公安部工作的朱华(化名)处长,已经与于天华认识十多年。谈到于天华多次的生死历险,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新疆遇到漏网的暴恐分子,藏在玉米地里。当时其他人都派出去了,于天华就拿着冲锋枪,带着指挥部的几个人亲自去围捕。
根据中国刑警学院的材料记载,2001年"两会"期间,江西万载县芳林小学发生爆炸,致37名小学生、5名教师死亡。中央领导指示,要以最快速度查明案情,以正视听。于天华带领专家用6个昼夜锁定事实和证据,配合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赶制了专题片,"两会"结束前在境内外播出,为中央领导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了事实证据。同年3月1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连续发生5次爆炸,致108人死亡,迅速缉捕作案嫌疑人靳如超成为破案和稳定民心的关键。公安部组织了全国缉捕靳如超的统一行动,在江西爆炸案中奋战近10天的于天华再赴前线。他根据信息综合研判后,做出了"嫌犯很可能逃往广西、广东、海南"的判断。他率队5天转战三省区,靳如超果然在广西落网。
仅2002年到2012年,于天华组织指挥和参与侦破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办的案件55起,直接到现场参加侦破特大爆炸、投毒等特大案件33起,其中17起为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
于天华还亲自起草制定了《公安机关处置爆炸现场工作规范》和《爆炸、投毒敲诈专案侦查方案》;他还创建了"全国爆炸装置研究实验室",解决了物证分析的难题,对爆炸装置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投毒、爆炸案件数据库",加强了串并此类案件的基础工作。同时,于天华提出减少诱发爆炸、投毒犯罪因素、加强爆炸和剧毒物品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建议。这些举措使全国爆炸案在3年之内由年发4000多起降至1000多起,投毒案件由年发6000多起降至2000多起,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于天华曾四次荣立个人二等功,还获得过公安部"十佳青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08年,他还被选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奥运火炬手。
"7·5"后增搭4个支架
朱华回忆说,于天华上学时候身体很好,每天跑5公里,精力很旺盛。以前没生病的时候,他加班熬夜办案,第二天照常上班,夜里继续熬。作为领导的他带头苦干。
为了侦查破案和追捕逃犯,于天华曾在两年内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年出差办案200多天。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使年轻的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但是直到病症恶化到站立超过5分钟双腿就失去知觉的严重情况下,他才在家人和领导的催促下进行了手术。
朱华回忆说, 于天华被检查出糖尿病,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前。当时他因为感觉很晕,被同事们连劝带拉去医院看了急诊,一查血压已经很高了。他只简单吃点药就回到了单位。
生活没规律,加上工作压力大,令于天华的心血管难以承受重压,心脏做了3个支架。然而随着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于天华,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疲惫的身体也无暇休整。
2009年,新疆"7·5"暴恐事件发生后,被任命为前线维稳副总指挥的于天华,连续在一线奋战40多天,因过度劳累两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当时他身体状态非常不好,虽然很难受,又不愿意和别人说,一直没声张。短暂休息后就重新回到指挥部。在那次事件后,他的心脏又多了4个支架。
今年6月,于天华奉命再次奔赴新疆。临去之前,多年老友、也是同事的薛明(化名),给他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于天华说自己特别不舒服,薛明叮嘱他去看医生。但是一工作起来,于天华就又顾不上身体了。
在去世前,于天华一周时间里去新疆和田调研了四五个县,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同事都说劳动强度太大,连30多岁年轻人都有点受不了。从新疆回来,于天华的身体状况就不太好。6月29日下午,他在工作中突然昏倒,之后再也没能醒来。
对于于天华的死因,学医的薛明回答比较谨慎。她说自己看到医院写的病因上,都是打着问号的。是冠心病?还是心源性猝死?或者是颅脑损伤?薛明判断,从医学角度来说,他发病这么快就去世,一般都是心性因素,毕竟他以前做过7个支架。疲劳也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妻子患癌去年才做手术
54岁的老赵比于天华大7岁,如今依旧生活在山东临清。直到七八年前老房拆迁,老赵和相隔300米的于家人,已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天华人缘好,爱笑,嘴巴甜。"老赵说,"每次见面,他都会叫我一声‘哥‘。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还说要开车送我。" 朱华回忆说,生活中的于天华非常乐于助人。有一次新同事来报到,他顾不上去接,就让爱人去接并安排住宿。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他都义不容辞。
作为顶梁柱的于天华撒手人寰,带给这个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于天华的妻子在公安部的直属单位工作,两人是大学校友。妻子小他两届,是国内知名的枪弹、痕迹检验专家。她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去年9月才做了癌症手术。她和于天华一样,工作起来都非常敬业。两人有个女儿,现在上大二读金融专业,学习很好,平时也很懂事。
于天华十分孝顺,跟自己和妻子的父母相处都十分融洽。他基本每天都要和自己的母亲通电话。父亲去世后,他把妈妈接过来住,因为不放心还装了个摄像头,好方便看老人的一举一动。他对爱人也特别好,夫妻感情很和睦。爱人有病住院的时候,即便再忙,他也会一直陪伴。
- [人物]虚拟养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许润三:好心情胜过十剂良药01-15
- [人物]老人测测血管年龄01-09
- [人物]于康:吃对食物不做软胖子01-01
- [人物]阴虚 肾精就会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坚持踢球06-13
- [人物]热茶能让身体更凉快09-25
- [人物]酸痛寻阿是09-13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9太阴阳明论...04-28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