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出汗才能有效排湿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宜微濡忌淋漓 应气通非水泄 温和出汗才能有效排湿
在中医理论中,湿并非单纯指水,而是代谢不畅、水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其滞留在体内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排湿的本质是恢复身体气化功能,使水液代谢重回正轨。
高温汗蒸、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流失的主要是水分与电解质(中医称为“津液”),并未有效化散湿浊,反而可能令阳气随汗外泄,损伤正气,削弱运化能力,让湿气更难除。适度运动时,如练习导引术使身体处于温热状态、皮肤持续微潮、呼吸加深而不急促,气血流通便会顺畅,气化功能增强,能有效蒸化、运走湿气。可见,“排湿汗”贵在微濡而非淋漓,气通而非水泄。真正的祛湿,不在于汗水流了多少,而是身体的气化“引擎”是否被唤醒。除了适度运动,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一些有效的排湿方法。
健脾利湿。推荐将薏仁、赤小豆、茯苓、冬瓜、陈皮、山药、生姜等药食同源之品融入日常饮食。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这些食材能健运脾胃、促进水湿代谢,从源头上减少湿浊生成,辅助运动排湿。
适度温养。居室环境要冷热适宜,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应定时开窗通风。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以助阳气布散,驱散寒湿,还可在水中加些艾叶、生姜,效果更好。
起居有常。每天要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保持情绪舒畅,使肝气条达,有助于脾胃运化。涉水淋雨后要及时擦干,不穿湿衣。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朱 莹
《生命时报》 2025-08-19 第1922期 第8版
	
在中医理论中,湿并非单纯指水,而是代谢不畅、水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其滞留在体内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排湿的本质是恢复身体气化功能,使水液代谢重回正轨。
高温汗蒸、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流失的主要是水分与电解质(中医称为“津液”),并未有效化散湿浊,反而可能令阳气随汗外泄,损伤正气,削弱运化能力,让湿气更难除。适度运动时,如练习导引术使身体处于温热状态、皮肤持续微潮、呼吸加深而不急促,气血流通便会顺畅,气化功能增强,能有效蒸化、运走湿气。可见,“排湿汗”贵在微濡而非淋漓,气通而非水泄。真正的祛湿,不在于汗水流了多少,而是身体的气化“引擎”是否被唤醒。除了适度运动,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一些有效的排湿方法。
健脾利湿。推荐将薏仁、赤小豆、茯苓、冬瓜、陈皮、山药、生姜等药食同源之品融入日常饮食。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这些食材能健运脾胃、促进水湿代谢,从源头上减少湿浊生成,辅助运动排湿。
适度温养。居室环境要冷热适宜,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应定时开窗通风。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以助阳气布散,驱散寒湿,还可在水中加些艾叶、生姜,效果更好。
起居有常。每天要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保持情绪舒畅,使肝气条达,有助于脾胃运化。涉水淋雨后要及时擦干,不穿湿衣。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有些“缺陷”是健康表现10-31
- [事件]学习障碍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10-31
- [事件]中风后练有氧改善认知10-31
- [事件]吃好了疼痛少10-30
- [事件]适度抗炎才能长寿10-30
- [事件]脑血管是怎么被堵住的10-30
- [事件]心衰表现 男女差异大10-29
- [事件]八成打鼾者勃起困难10-29
最新文章  
            - [事件]有些“缺陷”是健康表现10-31
- [事件]学习障碍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10-31
- [事件]中风后练有氧改善认知10-31
- [本站]网红博主小片中的中医误区10-30
- [事件]吃好了疼痛少10-30
- [事件]适度抗炎才能长寿10-30
- [事件]脑血管是怎么被堵住的10-30
- [事件]心衰表现 男女差异大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