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不爱回家是我的错吗

不爱回家是我的错吗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5-23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浙江读者杨女士来信:我今年30岁,是家中独女,出生在小县城。从读大学开始,我就离开家乡,一直到现在,都是独自在外。我和家人的关系一直比较疏远,比如当我发现自己的同学、同事每天都联系父母的时候,我才想起我好像一两个月都没和他们联系过。


  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卢晓慧

  《生命时报》 2024-04-26 第1795期 第15版


  大学的时候,同学都热切期盼寒暑假回家,我好像没什么感觉,“家”对我而言没有那种吸引力,“回到家又怎样呢,生活不是一样吗”,我是这么想的。工作以后,我回家的频率更低了,每年五一、十一看同事兴奋地买车票、机票,千辛万苦回家,我就会觉得自己特别“不孝”。

  最近两三年,我更抗拒回家了,这可能与父母关系不好有关。他们在我小的时候十分相爱,但这十几年有过激烈的矛盾,和婆媳关系、外遇等有关,现在虽趋于平静,但好像没什么感情可言,甚至有各过各的趋势。即便是我过节回家,我们三个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是我在自己的房间玩手机、看电视;一起吃饭也相顾无言,我妈甚至会自己端着饭菜去客厅吃。

  这算什么“家”呢?我想,如果我父母的关系能好一些,我是愿意回家并和他们多联系的。可我又觉得,作为女儿,我可以甚至“应该”帮助改善他们的关系,但我过不了心里那关,迈不出第一步。我好像从小到大都不太向他们吐露心事,曾经有过几次,但我妈似乎一点也不喜欢脆弱的我。他们不愿多谈,我也就闭口不谈了。

  物质上来说,我父母对我都很好,也没做过伤害我的事,正因为如此,我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己对他们这样冷漠和对家如此疏离。这样的家庭关系平时对我没什么影响,但有时看到别人和父母那么亲近,自己会羡慕,想到我们家的样子就很失落。这样的状态该怎么调整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卢晓慧回复:从来信的描述看,你和父母的关系疏远由来已久,这种觉察源于和同学或同事的对比,但实际上,这种疏远可能在更久之前就出现了,只是你没发现。比如你说你母亲不喜欢脆弱的你,真实的情况也许是你母亲承载心理压力、化解烦恼的能力有些不足,不愿意你向她倾诉,这导致你难以从她这里获得理解和安慰,也就难以建立起亲密、可交流互动的情感。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出互不干涉、情感依赖性比较低的相处模式。

  造成这样的局面本身不是你的错,但从道德和理性上,你不愿责怪父母,所以在情感上谴责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孝”。但在我看来,这对你自己是不公平的,你不应该、也没必要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如你所言,父母关系不好,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不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外遇,都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婚姻的冲突,而你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的冷战所伤。比如母亲会独自在客厅吃饭,过节期间彼此相顾无言,父母之间连装装样子都懒得做,毫不掩饰对彼此的无视甚至厌恶。在这样的家庭气氛当中,没有谁会流连忘返,都恨不得尽快逃离。父母的冷漠是指向彼此的,他们或许习惯了这样的状态。但不幸的是,回到家之后的你,却需要继续感受这种冷漠的气氛,你是无辜的,却被冷暴力波及而感到心寒。

  说这么多是希望你理解,你对家没有归属感,是有原因的,且主要原因可能不在你,这一切不是你的错。如果能破除这一层心理枷锁,看清各方关系,逐渐理解自己、体谅父母、接纳现状,也许你能用更轻松的心态去看待家庭关系,甚至减少对家的抗拒。因为在巨大道德压力下,你可能会本能地想逃避,让关系越来越糟。在此基础上,还建议你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划一道线,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他们自己的互动方式,尊重他们的命运。你不必介入,更不应觉得调和他们的关系是你的责任。

  世上没有完美的家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中的每一员,都需要学会接受家庭当下的状态,包括不和与不满,不必执着于“过去的美好”,这种留恋可能会让你对家人有更多埋怨。成年后,尽量选择精神独立的活法,做自己最好的“父母”。那样,你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也许就没那么高,能以成人的心态与父母相处,关系或许就会趋于和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