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听老人唠叨是一种关爱

听老人唠叨是一种关爱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2-2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加强情感连接 排解孤独抑郁 听老人唠叨是一种关爱


  受访专家: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总干事 曹贤才

  本报特约记者 韩凤艳

  《生命时报》 2023-01-17 第1674期 第5版


  临近春节,子女们纷纷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渴望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可回家后,难免会被父母的唠叨包围,“工资多少?”“找对象了么?”“打算什么时候买房?”“啥时候要二胎?”……为了躲避老人的唠叨,不少人一回家就开始忙于各种聚会,即便在家也是一头“扎”进手机里,尽量减少与父母的交流,甚至很多人变得不愿回家。对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总干事曹贤才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会倾听父母的唠叨,从中体会父母想表达的感情,也是一种孝道。老人变得爱唠叨可能有以下3个原因。

  怀旧心理。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老人人生经历丰富,往往留恋过去,喜欢怀旧,在回顾过去时,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完满的。因此,他们跟别人讲述年轻经历时,希望能得到肯定,从而感受到人生意义。

  期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当老人感知到自己未来时间有限时,他们会将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在情感需求方面,唠叨就成为了老人跟他人建立情感连接、排解孤独的一种手段。

  认知能力和抑制能力衰退。随着年龄增加,老人的认知能力逐渐衰退,尤其是情景记忆能力,主要表现为“前说后忘”,刚说过的话转眼就忘,等想起来的时候,又会再次叮咛或反复询问。此外,有时老人也想控制自己不要唠叨,但抑制能力的衰退会导致他们很难抑制唠叨的欲望。

  很多人不喜欢听老人唠叨,甚至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但其实唠叨也非坏事,对老人来说有以下好处。

  提高记忆力。大脑用进废退,每次说话都要经过逻辑思考,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反复说话可刺激大脑细胞保持活跃、兴奋,推迟大脑衰老进程,帮助老人提高记忆力。

  增强自我价值感。对老人而言,唠叨是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通过唠叨向子女分享经验,提供帮助,有助于老人跟子女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连接,并帮助他们获得自信,提高自尊水平。

  促进身心健康。如果老人每天不爱说话,总把不顺心的事埋在心里,日积月累就会变得食不知味、睡不安稳,易让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肿瘤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乘虚而入。如果老人能通过简单、琐碎的语言说出来,就可释放压力和不安全感,身心更健康。

  延缓衰老。经常说话能锻炼口腔肌肉和咽喉,有利于保持耳咽管通畅,使耳朵内外压力保持平衡,对耳鸣、耳聋有预防作用。另外,说话时带动眼肌和三叉神经运动,有助增强眼部微循环。

  “父母唠叨的出发点是好的。”曹贤才认为,他们想与子女多沟通,拉近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作为子女,也应多掌握一些老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理解老人,积极应对老人的唠叨。

  正确看待老人的唠叨。实际上,唠叨是老人希望子女多关注自己的一种信号。因此,子女应转变思维,耐心倾听,这既是孝顺的表现,也是对老人的尊重。

  亲情陪伴。子女要密切关注老人的心理变化,多陪老人一起回忆过去的事,陪他们做家务,或适当鼓励他们发展新的兴趣爱好,建立新的朋友关系。通过这些细节的关怀,来体现家庭亲情,给老人心灵上的抚慰。

  必要时带老人及时就医。曹贤才补充,唠叨也可能由一些病理性因素导致,比如老人性格突然发生很大的转变,或喜欢自言自语、答非所问等。“这可能是认知障碍的先兆,必要时可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此外,老人在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避免过度唠叨。曹贤才提醒,老人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认识并努力平衡自己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也可改善说话方式,态度柔和一些,避免引起子女反感;还可尝试用其他方式替代语言表达,比如用文字记录自身经历后,再与孩子分享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