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过用就会少得病

受访专家:
安徽省名中医、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邓 沂
本报特约记者 宋添力《生命时报》 2022-09-23 第1643期 第8版
避免气候过用
自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一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当六气发生异常改变,形成反季节气候,或六气变化异常剧烈而超出人体适应能力,此时的六气则转变为六淫,即可成为病因,人们感受之后可引起疾病。目前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都是导致生病的外因。今年夏季,高温天气席卷全球,11个国际站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我国四川、重庆、浙江、上海等地突破40℃大关,全国有数十例因天气过热导致中暑、热射病致死的病例。面对这种异常气候,应随气候寒热更替进行自我凋节,使冷暖得宜,不得过用。若自恃身体强健,热天过度贪凉,冷天为保持身材不穿秋裤、露脚踝,很容易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避免情志过用
中医七情学说认为,怒、喜、思、悲、恐、惊、忧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然而七情过激、过久、过度,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许多情志病证和内伤疾患。《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邓沂认为,我们为人处世如果能保持淡泊质朴、少有忧思杂念,真气、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精气和神气存留在体内,机体抗病能力强盛,疾病就无从发生。如适度喜悦能缓和紧张情绪,使气血调和,心气舒畅,若超过极限成为狂喜,对突如其来之喜事节制不好,则对健康不利,人们熟知的“范进中举”与“笑死牛皋”的故事,说的就是突然的狂喜引发的悲剧。
避免气味过用
《黄帝内经》指出,饮食不节、五味偏嗜等会伤害脾胃,致使五脏之气盛衰失调,引发疾病。因此,无论吃饭、喝茶、吃水果都不能太过,要适度而有所节制。《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膳食营养指南,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要求人们的食物结构不仅要注意品种搭配,更要注意“气味和而服之”,即要遵守食物寒热温凉“四气”性质与酸苦甘辛咸“五味”味道,严禁过偏,以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保持平衡协调。日常饮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避免劳作过用
正常适度的劳作与运动锻炼可活动四肢筋骨,使气血通畅,脏腑调和,生命活力旺盛;适度用神能增强思维,保持旺盛的脑力;适度的安逸休息可促进气血恢复。反之,如果劳作过度,无论是形劳还是神劳,都会使形体、精神感到疲倦,气血受到损伤,甚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致使积劳成疾。邓沂表示,日常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劳动强度,控制工作时间,适当、及时休息,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神过度,形神兼养、形健神旺是最健康的状态。
避免治病过度
治病过度,指医疗过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论及药物使用时指出,五味各有所入,能增强相应脏气,若久用,则会偏助脏气,导致五脏之气、五脏功能失调而致病。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用峻猛的药物治病,去病六分就可以了);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邓沂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和美,随意服用壮阳、滋阴的补药或保健品,结果补得身体发胖、血压升高、腹胀胸闷、头晕脑涨、大便不通,又转而去服用减肥、降压、通便、清热的药物,最终伤了身体正气。由于方药各有偏性,经络穴位的功能主治亦各有其所长,所以医生在遣方用药、推拿等治疗时均要把握好度,“中病即止”,勿使“过用”而伤正。需要明确,无论治疗还是保健,都不能为求快求好而多用滥用。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压突然“爆表”04-28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9太阴阳明论...04-28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