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四类人需做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来源:生命时)针对网友提出“应要求全民检测”的建议,专家们认为,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网评 事件

中国新冠肺炎治愈率为什么这么高

(来源:生命时报)截至4月26日24时,在我国一度曾是疫情防控主战场的湖北,现有确诊病例实现清零,全省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616例(武汉46464例);在疫情最初的风暴中心武汉,也在这一天实现了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双双“清零”。

网评 事件

运动掌握这个频度:酸加疼减麻止

(来源:科普中国)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运动要达到30分钟才有效果”的说法。到底是否如此呢?如何简单判断自己的健身是否有效呢?这篇文章帮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反应,进行科学锻炼,让你的健身效果事半功倍。

网评 事件

四季性爱有节奏

(来源:生命时报)编者的话:中医传统养生观认为,人们的日常起居应依据四季变化遵循一定的养生规律,夫妻生活也应如此。顺应四时,起居有常,才能真正拥有和谐美满的夫妻生活。如何顺应四季特点来修“身”养“性”,合理安排性生活,中医专家为大家做详细解析。

网评 事件

一辈子吃罐头能保证营养够不生病

(来源:科技日报)“末日求生罐头”真能吃一辈子?出人意料,答案或许是能。

网评 事件

磨牙不可小视 科学预防早治疗

(来源:)有人会在睡觉时发出“咯吱咯吱”的磨牙声。您知道吗?磨牙并非小事,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时间长了,牙齿的咀嚼面就会磨损或破裂。那么,导致磨牙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磨牙?

网评 事件

戴套不影响男人快感

(来源:生命时报)17世纪晚期,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御医康德姆(Condom)先生将小羊盲肠晒干,用油脂进行二次处理,开口处用绢线扎紧,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安全套,被誉为是“愉快的发明”。安全套的出现,使得人类对于性传染病的控制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关于戴安全套是否影响男性快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并讨论至今,甚至有人认为戴上它并不“愉快”。

网评 事件

草莓好吃但它还是通便的良药

最近一段时间和草莓干上了,为啥呢?受疫情的影响,在家呆的时间长了,运动少了,大便成了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体会。第一,大便时间延长,一坐20分钟过去了;第二,大便粘,便不净,粘马桶;第三,大便干,拉着...

原创 本站

新技术有望让盲人重见光明

(来源:北京日报)凯伦·海勒在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把看不见世界的痛苦阐述得淋漓尽致。导致人眼盲的疾病有很多种,有一大类是因视网膜病变造成感光细胞功能丧失,包括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病变等,是有可能用干细胞和基因疗法来治疗的。

网评 事件

女人有高潮 彼此都快乐

(来源:生命时报)小周新婚这段时间,在夫妻性生活方面遇到了点困难。行房时,妻子一点都不主动,自始至终都像一个“木偶”,也没有快乐的感觉。小周觉得很扫兴,他认为男欢女爱,彼此都快乐才对。但妻子无法与自己其乐融融,小周非常苦恼。他不好意思和亲友交流,只好求助心理热线。

网评 事件

中医抗疫靠的是“疏”

(来源:生命时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凭借历史上对付瘟疫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在此次疫情中获得各方肯定。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的治疗核心有哪些?湖南省新冠肺炎省级中医医疗救治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范伏元教授给出了四点体会。

网评 事件

慢性病人为何容易新冠肺炎重症

(来源:生命时报)4月19日,浙江大学王福俤教授团队及闵军霞教授团队发布了“迄今全球最大的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风险荟萃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4项临床研究、6263例患者(1727名重症患者和4536名非重症患者)的数据。他们发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显著增加新冠肺炎重症发生风险。这一发现为科学筛查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危人群、优化诊疗方案、有效降低死亡率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专家分析,慢性病人群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易转成重症,往往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网评 事件

一次卒中相当于身体的一次8级地震

(来源:生命时报)在所有疾病中,脑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第一位的病因,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脑卒中)。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次卒中相当于身体的一次8级地震,卒中突发会使身体这栋大厦瞬间遭受强烈破坏,带来偏瘫、失明、死亡等严重后果。

网评 事件

六类人易受新冠攻击

(来源:生命时报)截至北京时间4月16日9时,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2028598例,累计死亡133627例。对于患上新冠肺炎后病情走向康复、加重还是死亡,目前仍需更多的数据分析,但从世界各地的早期研究中可以看出高危群体的一些端倪。

网评 事件

260所学校初筛仅1/3多动症得治

(来源:生命时报)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简称ADHD。统计显示,我国约有2300万ADHD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网评 事件

长时间佩戴口罩会“烂脸”?

(来源:科普中国)疫情期间,长时间佩戴口罩使很多人产生了皮肤不适。尤其是一些工作性质特殊的人群,如医务工作者,由于从早到晚佩戴口罩,甚至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皮肤损伤。口罩之下,存在着哪些皮肤隐患?该如何保护好“脸面”,应对皮肤损伤呢?

网评 事件

眼前总有“蚊子”飞怎么办?

(来源:科普中国)最近,有朋友反映,总觉得眼前有小蚊子飞来飞去,眼睛看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赶不走也打不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网评 事件

穴位的故事235支沟:便秘

上回书,我们说到了手少阳三焦经的第5穴外关,它对改善因经络堵塞引起的耳鸣耳聋有帮助。今天,咱们继续沿三焦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6穴支沟,它有润肠和提升大肠蠕动的功能,对调理便秘有一定的效果,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原创 书评

眼球太突出是怎么回事

(来源:科普中国)戴眼镜久了的人通常会发现,自己的眼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最明显的就是眼球有些突出。然而,如果你的眼球突出到了给人一种怒目圆瞪的感觉,那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患上了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网评 事件

肌肉抽筋别急着补钙?

(来源:科普中国)生活中很多人都遭受过肌肉抽筋带来的短暂疼痛感,短短十几秒,却让人“咬牙切齿”。这时,大部分人通常会认为是“缺钙了,得抓紧补钙”。其实,引起抽筋的原因不止有缺钙,还要注意以下这些原因,做到“对症处理”,才能减轻疼痛。

网评 事件

返回养生名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