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在前不久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一项针对秋水仙碱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这一痛风老药在预防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中风等方面有了新的支持证据。未来,在慢性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上将有新的用药选择。这一研究同步发表在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网评
事件
(来源:)汗是津液化生,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为汗液。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时出汗,属于正常现象。中医认为,正常出汗能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异常出汗则是健康的报警器。
网评
事件
上回书,我们说到了足少阳膀胱经的第4穴颔厌穴,它对缓解因喝多了酒引起的头痛有一定的疗效。今天,我们继续沿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5穴悬颅,它和颔厌穴一样,也是治疗头痛,但以偏头痛为主,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原创
书评
(来源:生命时报)48岁的刘女士患有2型糖尿病20余年,近1年反复出现水样便,且每日3~10余次,夜间较白天明显,无腹痛、发热、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及止泻药物效果不佳。经检查,血、便常规、肠镜、生化及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腹泻。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声音嘶哑、喉部疼痛、痰中带血、有异物感等是早期喉癌的典型症状。如果是感冒、慢性咽炎等引起的,经过用药治疗或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缓解。如果超过2周仍未缓解,就要高度警惕喉癌的可能性。由于喉癌初期症状与咽喉炎相似,易被忽视,不少患者往往到了晚期才发现。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很多老人即使退休了,也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为了子女奔赴陌生的城市照看孙辈,有些老人甚至因此两地分居。他们被称为“老漂族”,他们以年迈的身躯分担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但自己在异地的生活却鲜少有人关心和关注。
网评
事件
(来源:)各国都有自己的膳食指南,以指导国民科学饮食。那么,如果严格依从膳食指南的建议来吃,将会有怎样的效果?英国研究人员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若能严格遵守一半以上的指南要求,即可降低早亡风险。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今年,多数人将健康重点放在了预防新冠上,却将与人类纠缠了几十年的慢性病置之脑后。事实上,人们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从来都不及它的严重性。一个“慢”字就带来不少误解——“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患者的认识不足和种种懈怠最终会使小病发展成大病,危及生命。《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1/3,全球30~70岁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延长0.8岁。
网评
事件
(来源:光明日报)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开会、上课,还是工作和生活,经常需要久坐,而且是伏案而坐。时间久了,颈腰疼痛是一个普遍问题。如何预防颈腰痛?可试试下面六个小妙招。
网评
事件
(来源:人民健康网)编者按:近年来,“反式脂肪酸”这个词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美食,如酥性饼干、面包、蛋黄派、薯条、薯片中都含有它,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呢?
网评
事件
(来源:人民健康网)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服,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有好处,那么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来听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曹云松医生的分析。
网评
事件
(来源:光明日报)上班时间用电脑,下班时间玩手机,“低头族”当久了,不仅眼睛会受伤,而且年纪轻轻颈椎就不行了。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发现,“低头族”出现了一个新的健康隐患。
网评
事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秋日里,不少人会受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症状的“骚扰”。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提到容易吸油的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茄子。其实,鸡蛋也是吸油大户,吸油能力甚至比茄子还强。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买肉时你常依靠什么判断新鲜度?从某种程度来说,颜色就可以。
网评
事件
(来源:广州日报)“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导致的心血管病是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有部分患者病情非常隐匿,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时已出现冠脉狭窄或心功能不全了。如何尽早发现这类心血管病变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周洁建议做心脏影像检查。
网评
事件
(来源:广州日报)16岁的汕头男子钟浩(化名)频繁脖子僵硬脑袋疼,一度以为是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导致的不适。但随后1个月内反复感冒发烧了五六次,家人才察觉病情可能没那么简单,最终钟浩被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专家提醒,隐球菌脑膜炎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其感染或与鸽鸟、鼠粪便、土壤等有关。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内热”是很多孩子常见病的根源,尤其很多疾病动不动反复,大多是“内热”引起的。《幼科要略》曰:“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宣明方论》记载:“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意思是说,小儿一旦患病,病邪易从热化,临床小儿热性病最多。中医理论认为,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是“纯阳之体”,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我们通常所说的“内热”从何而来,孩子又会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
网评
事件
(来源:人民健康网)9月12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宁晋二院)外一科做了一例经膀胱镜微创手术,取出了“钻”入膀胱的节育器环及其所致结石,患者恢复良好,于9月16日上午出院。
网评
事件
2020年9月13日9:00~12:00,14:30~18:00,9月14日9:00~14:00,在北京体育大学南门对面的盒子空间,为来自香港的从业者L女士,做了全套的经络调理培训,并为其23岁的女儿做了经络调理,这是我接待的首位境外从业者(去年在清华大学,曾接待过一位70多岁的美籍华人,只做调理,而非培训。)
原创
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