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列表
令老年人头痛的二维码
(来源:生命时报)·穷时愁吃穿如今愁用网,有钱不会付有号挂不上。专家表示,信息化管理不能“一刀切”,应保留传统方式,为老年人开出方便之门 受访专家: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教授陈友华 生命时报记者张健
事件十个细节改善免疫力
(来源:生命时报)在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这事上,不同领域专家都有着各自的妙招。近日,美国《女性健康》杂志整理出十多位专业人士推荐的免疫力改善方法,《生命时报》记者在此基础上梳理补充,并邀请专家进行了解读。在当前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读者们不妨参考这些方法,让自身的免疫力强大起来。
事件贫血有时补铁有时去铁
(来源:生命时报)医学上,我们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判断有没有贫血。所谓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在我国,如果成年男性Hb<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克/升,孕妇Hb<100克/升,就被认为是贫血。
事件出伏以后真有最危险的29天吗
(来源:羊城晚报)出伏了!今年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在8月24日正式结束。但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吗?不一定。民间流传一种“最凶险的29天”的说法,就是指出伏后直至秋分的这29天(即今年的8月25日-9月22日),不容忽视。
事件噪音也可能会催肥
(来源:中国妇女报)吃得多、动得少、压力大……这些都是肥胖的诱因。还有一个诱因可能好多人不知道,那就是噪音。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住在繁忙路段附近、航线下或铁路附近的人,中年时期超重的几率高于生活在较安静地区的人。
事件日常饮食"减油"的十大核心信息
(来源:北青报)2020年9月1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有关要求,深入推进以“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重点开展“减油”主题宣传,广泛倡导饮食减油理念,传播减油核心信息。此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的宣传主题是:健康要加油,饮食要减油。以下是关于“减油”的十个核心信息:
事件腹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风险高
(来源:广州日报)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2.8%,比201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10.9%,足足上升了1.9%!据此推算,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98亿!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30-40岁人群已渐成“主力军”,她提醒,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早筛早诊早治,特别是腹型肥胖人群。
事件结肠息肉不容忽视!
(来源:羊城晚报)8月底,先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大肠炎提出辞职,后又传出电影《黑豹》男主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到底这些肠道疾病为何这么利害?本期肠道专家来解读——
事件溃疡性大肠炎并不可怕
(来源:羊城晚报)日本首相安倍的辞职使得溃疡性结肠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连首相都治不好的肠炎有多可怕?其实不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介绍,早发现、早治疗、规律随访,溃疡性大肠炎并不可怕。
事件牙齿敏感是怎么造成的?
(来源:海南日报)当有些人的牙齿遇到冷热酸甜就发酸,或是刷牙碰到某些部位时会引起一种酸软、疼痛的感觉,就会来找医生:“医生,您看看我的牙是不是露神经了?”但经过探针检查,在某个点或区域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牙齿本身没有龋齿(虫牙)等实质性的缺损,医生会告诉你是牙本质敏感(牙齿敏感)。造成牙齿敏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事件秋燥秋感秋泻!如何应对
(来源:人民健康网)“秋燥、秋感、秋泻”是“秋老虎”的三板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王道涵、吴力群医生建议宝爸宝妈们做好日常调摄、增强宝宝自身体质,才是应对“秋老虎”发威的基本原则。均衡营养、积极锻炼、愉悦心情是人体防病抗病的重要手段。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