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千万不要再误会孔子歧视女性

“食不语,寝不言”,这样做不但对健康有益,也可培养人做好每一件事的专注力。
孔子有“八不吃”,被很多人误读为孔子是个非常讲究物质享受的人。比如“割不正,不食”这句话我们都熟悉。肉没有割正,孔子就不吃。有肉吃就不错了,还那么挑剔干嘛?有人根据“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认为孔子是一位美食主义者。“厌”这个字在古代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孔子说“学而不厌”,这里边“厌”是满足,有人理解为食物愈精巧愈好,肉切得愈细致愈好。其实不是的,这里的意思是说孔子吃东西不在乎是否精巧,是否细致,因为他很能够自得其乐。他曾经说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怕过的是粗茶淡饭的简陋生活,也不在乎。他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可见孔子对于生活的享受完全不放在心上。
但他为什么又有八种食物不吃呢?养生的考虑。古代医药卫生不太发达,一旦生病,不容易治愈。怎么办呢?预防胜于治疗,而预防的最好方法就是吃东西要小心一点。譬如切割方式不对的肉,不吃。我年轻时不太理解这句话,自己过了五十岁以后才知道,肉的切割方式不对,确实不容易咬烂,再加上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吃下去很可能不消化。所以,孔子的饮食看似挑剔,其实是以饮食为养生及享受之途,原本应该多加注意。孔子还有三种食物不多吃,肉不多吃,酒不多喝,味道极端的调味不多吃。这些生活经验都非常切合实际的情况。他说自己“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替别人办丧事时,不敢不尽力把丧事办好,不因为喝酒而造成任何困扰。显示出孔子的人生态度:做任何事都恰如其分,即使对饮酒同乐,也有明确的守则,适可而止。这确实需要高度的自知之明和自制力。
孔子是一个重视身体健康、注意养生的人。除了对食物有选择,他的起居作息也有颇多值得参考之处。譬如“食不语,寝不言”,这样做不但对健康有益,也可培养人做好每一件事的专注力。甚至连生病吃药,孔子都很慎重。有一次他生病了,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送药给他,孔子“拜而受之”,但是说:“我不清楚这种药的药性,所以不敢服用。 ”从孔子的养生观念可知他是一个全方位的思想家,不只谈一些高尚的人生理想,也注意到人生实际情况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养生观念,不仅对古人,对我们今天的人也非常有用。今天很多人经常会买很多不知道干什么的药,胡乱送到肚子里,希望这些人能像孔子一样,明些医理,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才能对个人的修养负责。
- [事件]说话流利更可能长寿05-13
- [事件]适合国人的护脑饮食05-13
- [事件]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05-13
- [事件]我国胰岛素抵抗男性多05-12
- [事件]炫耀背后是补偿05-12
- [事件]频繁打嗝是胃气下不去05-12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
- [事件]他汀护胸肌 阿司匹林损胸肌05-11
- [事件]说话流利更可能长寿05-13
- [事件]适合国人的护脑饮食05-13
- [事件]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05-1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1热论之热病...05-12
- [事件]我国胰岛素抵抗男性多05-12
- [事件]炫耀背后是补偿05-12
- [事件]频繁打嗝是胃气下不去05-12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