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傅佩荣:千万不要再误会孔子歧视女性

傅佩荣:千万不要再误会孔子歧视女性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2-3-29 08:49
【分页导航】

 

  【byb.cn (摘自:人民网)本期主讲:傅佩荣,当代华人世界一流国学研究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教授。 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小孩长大之后,心态上没有改变,依然跟小时候一样,靠本能、靠欲望、靠冲动生活,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这就成了真正的小人了。

 

  孔子这辈子被攻击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话千古以来被当成他歧视女性的证据,使他成为近代女权运动者攻击的目标。人说话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第二种是发表个人的特定主张。孔子说这句话,我认为属于第一种,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古代社会是“男有分,女有归”,“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没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就很难开发潜能,进而无法在经济上独立;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也很难挺立,心胸和视野都会受到很大限制,出现所谓“难养”,难以相处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孔子的话虽然尖锐,确是古代的实情。今日的女性与古代的女子在教育机会、经济能力、自主意识等方面已大不相同。假如孔子生在当今这个时代,想必也会把“女子”一词删去,专就“小人”来批评吧,因为小人倒是可以不分古今的。

 

  “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人。我小时候念《论语》,念到君子、小人,就有点自卑,因为我们好像就是“小人”啊。后来我才了解,“小人”还有小孩的意思,小孩长大之后,心态上没有改变,依然跟小时候一样,靠本能、靠欲望、靠冲动生活,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这就成了真正的小人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缺乏“立志”。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志向”。所谓“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这个志向最主要是改造自己。孔子开创平民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才减少小人,引导他们立志求学问道,从而使生命出现转机。《论语》里有很多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譬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今日社会,“小人”绝不限于一般的小市民,因为达官显贵在面对更高的威权时,也表现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态度。亲近了,就恃宠而骄,言行无礼;疏远了,又自觉被弃,却称赞自己自命清高。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在大学里教书,校长如果对我特别好,我自然就觉得好像高人一等,很得意;校长如果不理我,我就难免心生抱怨。因此,“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人情之常的表现,很少有人可以过这一关,孔子只是一语道破相关现象的症结而已。

 

  了解这些,大概不会再责怪孔子歧视女性了。孔子三岁父亲过世,是母亲把他带大的,他有同父异母的姐姐九人,你说他歧视谁呢?孔子看重的是每一个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不论男女,只要受过教育,能够开发潜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上进,就值得肯定;如果不肯上进,就难免被孔子认为是“难养”了。

 

  儒家思想其实更注重在实际情况下配合自己的身份遵守相关的礼仪和法律,并不是真的歧视女性。孟子的父亲先过世叫“前丧”,母亲后过世叫“后丧”。孟子为母亲办丧事的豪华隆重程度远远超过为父亲办的丧事。为什么?因为孟子年轻时是一个士,他父亲过世时,他只能以士之礼来为他父亲办丧事;后来当到大夫,母亲过世了,他当然就以大夫之礼为母亲办丧事了,而且他后来也比较有钱了,给母亲买了最好的棺木。事实上,这完全无关乎父亲还是母亲,而是关乎做儿子的身份、角色和能力。说实在的,我们有时候对母亲的感情还要更深一些。所以,千万不要再误会孔子歧视女性,如果有人歧视女性,跟孔子绝对无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