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十大健康事件:抢盐风波上榜

【byb.cn】 编者按:(摘自:人民网)细数2011年健康领域发生的大事小情,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医疗卫生,哪怕是再细小的事情,都牵动着社会公众敏感的神经:经历了日本大地震期间的抢盐闹剧,见证过来自台湾的塑化剂风波,为可能出现在餐桌上的地沟油而焦虑……当然,我们也有幸分享了青蒿素获大奖的喜讯,也或多或少地受益于史上最严厉抗生素整治措施的出台。
为此,《科学与健康》编辑部邀请多位专家、媒体人士、采访对象以及读者评选出2011年十大健康事件。
今年4月18日,卫生部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近日,又公布了第二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行动。
点评:滥用抗菌药已经成为了感染科医生最大的心结。要止住这股滥用之风,不仅要提高医院和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还应该改变百姓的观念,百姓应对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的治疗意见予以配合、予以尊重。
谣言引发抢盐潮
3月11日13时,日本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受日本核污染影响,不少中国百姓担心海水污染吃不上盐或者想通过加碘盐预防核辐射。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一股抢购食盐的风潮,从北刮到南,许多市民纷纷到大小超市和商店“批发”食盐,甚至有人连夜开车到外围城区商店买盐。一包1元多钱的碘盐竟然炒到了18元。
点评:恐慌多起于未知,谣言止于智者。从2003年非典时抢购板蓝根、口罩,到今年的抢盐风潮,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信息公开、关注危机干预,当然,公民自身也要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独立判断力。勿让抢购潮再次上演!
百余人染丙肝
11月中旬,河南安徽两省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64人感染,河南104人感染。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
点评:虽然事件起因还只是停留在“可能性”的猜测,但事实已经出现,无论是输血还是不洁器具,都将是导致疫情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事件直接反映了中国农村医疗现状的薄弱。乡村医生是9亿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而多数村医没有医师资格证书。
- [事件]说话流利更可能长寿05-13
- [事件]适合国人的护脑饮食05-13
- [事件]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05-13
- [事件]我国胰岛素抵抗男性多05-12
- [事件]炫耀背后是补偿05-12
- [事件]频繁打嗝是胃气下不去05-12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
- [事件]他汀护胸肌 阿司匹林损胸肌05-11
- [事件]说话流利更可能长寿05-13
- [事件]适合国人的护脑饮食05-13
- [事件]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05-1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1热论之热病...05-12
- [事件]我国胰岛素抵抗男性多05-12
- [事件]炫耀背后是补偿05-12
- [事件]频繁打嗝是胃气下不去05-12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