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候选人”有共性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多家大学对患者遗体进行解剖研究发现 脑梗“候选人”有共性
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对25具脑梗死患者的遗体进行解剖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大脑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和脑内微出血灶,同时还存在久坐、慢性脱水等共性特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则对260具脑梗死患者遗体进行系统解剖后发现,其共性特征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缺乏系统性脑血管检查等。总体来看,易患脑梗人群有以下共性。
①饮食不当。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是脑梗死年轻化的重要推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此前刊发研究称,每日少吃3克盐,脑梗风险可降低20%。另有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建议成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少吃加工肉和腌制食品;控制糖和精制碳水摄入,预防肥胖与糖尿病;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奶油、肥肉),从源头控血脂;推荐地中海饮食或得舒饮食,为血管减轻负担;积极戒烟,必要时通过药物或行为干预来科学戒烟。
②久坐不动。久坐会减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黏度和血栓形成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每日静坐超过8小时的人,脑梗死发生风险可升高20%。建议白天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做踮脚、踝泵练习,促进静脉血回流;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脑供血。
③慢性脱水。身体长期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慢、脑灌注不足。既往研究显示,脱水可使脑梗死风险增加近2倍。建议晨起喝一杯温水;白天和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日常饮水量(毫升)可以参考“体重(公斤)×30”的公式来计算。
④脑小血管病变。一方面,很多脑梗患者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可损伤小血管内皮,导致脑内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形成多发性脑小缺血灶,在影像报告中常表述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记忆力减退,多数甚至没有症状。另一方面,高血压、吸烟、长期饮酒、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可导致脑内微小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在脑组织中形成微出血灶。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多发性微出血,常提示小血管病变已较严重,这类患者容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也较高。建议30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情绪稳定,有效掐灭潜在的导火线。
⑤夜间高血压。正常人夜间血压会较白天降低10%~20%,但部分人的夜间血压反而会升高,被称为“非杓型高血压”,常见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焦虑、失眠及深夜进食人群,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其脑梗发生风险为普通人的2倍。这类患者晨起时常感到头晕,建议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同时保持情绪稳定、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适当垫高枕头,在医生指导下将降压药调至睡前服用,帮助控制夜间血压。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管护师 陈晓珊 □主任医师 马桂贤
《生命时报》 2025-09-30 第1934期 第17版
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对25具脑梗死患者的遗体进行解剖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大脑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和脑内微出血灶,同时还存在久坐、慢性脱水等共性特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则对260具脑梗死患者遗体进行系统解剖后发现,其共性特征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缺乏系统性脑血管检查等。总体来看,易患脑梗人群有以下共性。
①饮食不当。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是脑梗死年轻化的重要推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此前刊发研究称,每日少吃3克盐,脑梗风险可降低20%。另有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建议成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少吃加工肉和腌制食品;控制糖和精制碳水摄入,预防肥胖与糖尿病;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奶油、肥肉),从源头控血脂;推荐地中海饮食或得舒饮食,为血管减轻负担;积极戒烟,必要时通过药物或行为干预来科学戒烟。
②久坐不动。久坐会减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黏度和血栓形成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每日静坐超过8小时的人,脑梗死发生风险可升高20%。建议白天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做踮脚、踝泵练习,促进静脉血回流;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脑供血。
③慢性脱水。身体长期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慢、脑灌注不足。既往研究显示,脱水可使脑梗死风险增加近2倍。建议晨起喝一杯温水;白天和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日常饮水量(毫升)可以参考“体重(公斤)×30”的公式来计算。
④脑小血管病变。一方面,很多脑梗患者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可损伤小血管内皮,导致脑内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形成多发性脑小缺血灶,在影像报告中常表述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记忆力减退,多数甚至没有症状。另一方面,高血压、吸烟、长期饮酒、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可导致脑内微小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在脑组织中形成微出血灶。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多发性微出血,常提示小血管病变已较严重,这类患者容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也较高。建议30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情绪稳定,有效掐灭潜在的导火线。
⑤夜间高血压。正常人夜间血压会较白天降低10%~20%,但部分人的夜间血压反而会升高,被称为“非杓型高血压”,常见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焦虑、失眠及深夜进食人群,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其脑梗发生风险为普通人的2倍。这类患者晨起时常感到头晕,建议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同时保持情绪稳定、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适当垫高枕头,在医生指导下将降压药调至睡前服用,帮助控制夜间血压。
有关【脑梗】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视线模糊竟是肺癌11-04
- [事件]阿司匹林为何有人吃了无效11-04
- [事件]脑梗“候选人”有共性11-04
- [事件]过度慷慨让人提防11-03
- [事件]伸个懒腰咋还中风了?11-03
- [事件]这五个助眠“好建议”帮倒忙11-03
- [事件]55岁警惕阴茎变弯11-02
- [事件]性格决定饮食习惯11-02
最新文章
- [事件]视线模糊竟是肺癌11-04
- [事件]阿司匹林为何有人吃了无效11-04
- [事件]脑梗“候选人”有共性11-0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6皮部论之百...11-03
- [事件]过度慷慨让人提防11-03
- [事件]伸个懒腰咋还中风了?11-03
- [事件]这五个助眠“好建议”帮倒忙11-03
- [事件]55岁警惕阴茎变弯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