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饮食习惯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开放的人蔬果摄入多 尽责的人吃饭更自律 性格决定饮食习惯
该研究纳入15万余名参与者,结果显示,神经质水平较低,以及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宜人性特质与老年人健康饮食之间存在更强的正相关。这一发现提示,性格特质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饮食选择和健康。
神经质特质。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情绪敏感,对压力反应强烈,更容易出现情绪化进食,尤其是在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时,倾向于通过高糖高脂食物来寻求安慰。神经质特质的人往往饮食不规律,零食摄入量较高,新鲜蔬果吃得低。针对这一特质,建议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如尝试冥想、深呼吸或写日记,以识别情绪饥饿与生理饥饿的区别;创建健康零食区,将新鲜水果、酸奶等健康食品放在容易取到的位置;实施“暂停”原则,当渴望不健康食品时,先等10分钟,通常这种渴望会有所减弱。
外向性特质。性格外向的人通常热情开朗,喜爱社交,这种特质对其饮食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这类人更愿意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往往摄入更多蔬果;另一方面,聚餐时可能导致高热量食物和酒精摄入量增加。因此,建议外向者积极组织健康主题的聚餐,邀请朋友一起探索新的健康餐厅或参加烹饪工作坊。聚会前可以先吃一些健康小吃,以免过度进食,同时将部分社交活动转变为运动项目,如远足、骑行,来替代单纯的餐饮聚会。
开放性特质。这类人通常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开放性较高的人不仅会摄入更多蔬果,还更愿意尝试新颖的健康食品,因此他们的饮食更具有多样性。建议这类人充分发挥探索精神,比如每周尝试一种新的健康食材,并学习不同的健康烹饪方法,将饮食创新融入生活中。
宜人性特质。这类人表现为体贴、合作、富有同情心,更关注饮食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在老年人群中,宜人性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关联尤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类人更愿意为家人准备健康餐食,并且关注用餐环境,减少肉类消费。宜人性特质的人可利用这一特质的优势,多选择当地应季新鲜食材,烹制更多花样翻新的健康美食。
尽责性特质。尽责的人通常表现出自律、有条理和目标明确的特征,往往能保持规律的就餐时间,饮食计划性也更强,更能抵制不健康食品的诱惑。基于这一优势,建议设定具体的饮食目标,如每天分别摄入不同颜色的蔬果;建立详细的饮食记录和奖励机制,将健康饮食视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健康饮食目标后,给予自己非食物奖励,以增强动力和持续性。
需要强调的是,性格特质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优化行为的视角。而且,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元的,可能同时具备多种特质倾向。通过这些发现,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饮食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制订出更适宜的饮食策略。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陈梦婷
《生命时报》 2025-09-30 第1934期 第12版
该研究纳入15万余名参与者,结果显示,神经质水平较低,以及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宜人性特质与老年人健康饮食之间存在更强的正相关。这一发现提示,性格特质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饮食选择和健康。
神经质特质。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情绪敏感,对压力反应强烈,更容易出现情绪化进食,尤其是在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时,倾向于通过高糖高脂食物来寻求安慰。神经质特质的人往往饮食不规律,零食摄入量较高,新鲜蔬果吃得低。针对这一特质,建议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如尝试冥想、深呼吸或写日记,以识别情绪饥饿与生理饥饿的区别;创建健康零食区,将新鲜水果、酸奶等健康食品放在容易取到的位置;实施“暂停”原则,当渴望不健康食品时,先等10分钟,通常这种渴望会有所减弱。
外向性特质。性格外向的人通常热情开朗,喜爱社交,这种特质对其饮食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这类人更愿意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往往摄入更多蔬果;另一方面,聚餐时可能导致高热量食物和酒精摄入量增加。因此,建议外向者积极组织健康主题的聚餐,邀请朋友一起探索新的健康餐厅或参加烹饪工作坊。聚会前可以先吃一些健康小吃,以免过度进食,同时将部分社交活动转变为运动项目,如远足、骑行,来替代单纯的餐饮聚会。
开放性特质。这类人通常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开放性较高的人不仅会摄入更多蔬果,还更愿意尝试新颖的健康食品,因此他们的饮食更具有多样性。建议这类人充分发挥探索精神,比如每周尝试一种新的健康食材,并学习不同的健康烹饪方法,将饮食创新融入生活中。
宜人性特质。这类人表现为体贴、合作、富有同情心,更关注饮食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在老年人群中,宜人性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关联尤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类人更愿意为家人准备健康餐食,并且关注用餐环境,减少肉类消费。宜人性特质的人可利用这一特质的优势,多选择当地应季新鲜食材,烹制更多花样翻新的健康美食。
尽责性特质。尽责的人通常表现出自律、有条理和目标明确的特征,往往能保持规律的就餐时间,饮食计划性也更强,更能抵制不健康食品的诱惑。基于这一优势,建议设定具体的饮食目标,如每天分别摄入不同颜色的蔬果;建立详细的饮食记录和奖励机制,将健康饮食视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健康饮食目标后,给予自己非食物奖励,以增强动力和持续性。
需要强调的是,性格特质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优化行为的视角。而且,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元的,可能同时具备多种特质倾向。通过这些发现,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饮食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制订出更适宜的饮食策略。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55岁警惕阴茎变弯11-02
- [事件]性格决定饮食习惯11-02
- [事件]为什么爬山不能穿太大的鞋?11-02
- [事件]眼睛胀痛掐中渚穴11-01
- [事件]脾胃好坏写在脸上11-01
- [事件]肩膀受限根在肋骨11-01
- [事件]有些“缺陷”是健康表现10-31
- [事件]学习障碍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10-31
最新文章
- [事件]55岁警惕阴茎变弯11-02
- [事件]性格决定饮食习惯11-02
- [事件]为什么爬山不能穿太大的鞋?11-02
- [事件]眼睛胀痛掐中渚穴11-01
- [事件]脾胃好坏写在脸上11-01
- [事件]肩膀受限根在肋骨11-01
- [事件]有些“缺陷”是健康表现10-31
- [事件]学习障碍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