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鱼减少中风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每周吃鱼减少中风 最新研究建议,每周食用100~250克,优选深海鱼
该研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开展,纳入近10万名中国成年人。结果显示,每周吃鱼者卒中风险显著降低;中风中高风险者每周食用鱼类,可使风险降低47%,低风险者也可降低36%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卒中风险越高,通过吃鱼获得的健康收益越大。研究同时指出,我国居民吃鱼量普遍不足,平均每周不到1次,增加吃鱼频率可视为预防中风“低成本、高效益”的策略。
吃鱼之所以能守护大脑血管,首要原因是其中含有的“抗血管老化营养素”欧米伽3脂肪酸,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这两种物质是“血管清道夫”,能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从根源上稳定斑块,保持血管通畅。其次,鱼肉是钾、钙、镁、硒等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有助调节神经传导和血管收缩功能,帮助控制血压,从而降低中风风险。最后,鱼类提供的维生素D、牛磺酸等营养素,有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反应作用,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血管壁损伤,打造更坚韧的血管。
最新研究显示,每周摄入100~250克鱼肉,预防中风的效果较好。平时建议优选富含脂肪的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其EPA和DHA含量丰富;鲈鱼、鳜鱼、鲶鱼、河鳗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富含优质蛋白和矿物质。烹饪首选蒸、煮、炖,以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尽量避免高温油炸、煎炸,以免破坏营养素,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心血管负担;红烧、干烧等重油重酱做法也应控制频率。选择鱼类时需注意查看来源,避免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如剑鱼、方头鱼等。患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人群在急性发作期应减少吃鱼,平时适量食用嘌呤含量较低的鲈鱼、三文鱼等。
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立铭
《生命时报》 2025-09-23 第1932期 第17版
该研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开展,纳入近10万名中国成年人。结果显示,每周吃鱼者卒中风险显著降低;中风中高风险者每周食用鱼类,可使风险降低47%,低风险者也可降低36%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卒中风险越高,通过吃鱼获得的健康收益越大。研究同时指出,我国居民吃鱼量普遍不足,平均每周不到1次,增加吃鱼频率可视为预防中风“低成本、高效益”的策略。
吃鱼之所以能守护大脑血管,首要原因是其中含有的“抗血管老化营养素”欧米伽3脂肪酸,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这两种物质是“血管清道夫”,能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从根源上稳定斑块,保持血管通畅。其次,鱼肉是钾、钙、镁、硒等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有助调节神经传导和血管收缩功能,帮助控制血压,从而降低中风风险。最后,鱼类提供的维生素D、牛磺酸等营养素,有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反应作用,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血管壁损伤,打造更坚韧的血管。
最新研究显示,每周摄入100~250克鱼肉,预防中风的效果较好。平时建议优选富含脂肪的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其EPA和DHA含量丰富;鲈鱼、鳜鱼、鲶鱼、河鳗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富含优质蛋白和矿物质。烹饪首选蒸、煮、炖,以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尽量避免高温油炸、煎炸,以免破坏营养素,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心血管负担;红烧、干烧等重油重酱做法也应控制频率。选择鱼类时需注意查看来源,避免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如剑鱼、方头鱼等。患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人群在急性发作期应减少吃鱼,平时适量食用嘌呤含量较低的鲈鱼、三文鱼等。
有关【中风】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每周吃鱼减少中风10-26
- [事件]三种舌象暗示血管有疾10-26
- [事件]60岁以上颈动脉容易长斑块10-26
- [事件]睡不好让人发胖10-25
- [事件]胆囊炎常在秋天作乱10-25
- [事件]人生有十大奢侈品10-25
- [事件]老年男性渴望靠谱性知识10-24
- [事件]知足才有幸福感10-24
最新文章
- [事件]每周吃鱼减少中风10-26
- [事件]三种舌象暗示血管有疾10-26
- [事件]60岁以上颈动脉容易长斑块10-26
- [事件]睡不好让人发胖10-25
- [事件]胆囊炎常在秋天作乱10-25
- [事件]人生有十大奢侈品10-25
- [事件]老年男性渴望靠谱性知识10-24
- [事件]知足才有幸福感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