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年轻人猝死有共同点

年轻人猝死有共同点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9-16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多有未知的心脏病 常因高压劳累引起 年轻人猝死有共同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心血管内科教授、二级主任医师 余国龙

  《生命时报》 2025-08-26 第1924期 第17版


  “哈萨克族歌手朴翔因心梗猝逝,年仅35岁”“中山大学副教授、健美运动员刘一阳疑似因心梗去世,年仅38岁”……近一段时间,中青年人猝死的新闻频传,引发广泛关注。猝死事件,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在近些年呈显著年轻化趋势。《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5万,18~35岁人群占比从2015年的12%,飙升到2024年的28%。这些身体健康或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不幸猝亡?

  40岁以下猝亡占比约四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猝死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强调是自然疾病导致的意外事件,而非外部因素(如中毒或外伤)。猝死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抢救窗口极短?。我国每年约76万人死于猝死,每10秒约有1人因此死亡,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40岁以下人群占总猝死人数约?40%??。

  多数人有“隐性”心脏疾病。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约占80%,即由心脏病引发,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患者大多有自己不知晓的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的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先天性心脏结构性异常,占青年猝死的30%以上,包括?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等。另一类是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主动脉夹层。其中,?冠心病在近20年呈年轻化趋势,30~40岁冠心病患者占心梗总人数的43%。

  存在急性触发因素。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期刊发表研究称,超半数青年猝死者发病前过于激动、劳累,饮酒、饮食过饱、长期熬夜等诱因紧随其后。过于激动、劳累或精神压力大,可诱导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剧增,引发冠脉斑块破裂、痉挛,电生理不稳定,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

  青年预防猝死可参考以下建议。

  一是主动防控疾病。青年,特别是有家族性猝死史者应进行?隐匿疾病筛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来筛查心肌病,同时还可进行猝死相关高危基因(如TPM1/MYH7基因)筛查;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查血脂、血糖,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心肌病、长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患者可遵医嘱实施植入式除颤器治疗;?高危人群平时应随身备药,如冠心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高血压患者备好尼群地平。

  二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强度运动。

  三是识别与处理预警信号。猝死前1周,特别是发生前4小时内,大多数患者有疲劳、反复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且症状较平时更重。患者此时要及时就地休息,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及时就医。


  猝死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患者生物学死亡的关键。若在“黄金4分钟”内及时施救,很多人能挽回生命。实施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包括: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若有2个及以上旁观者,应由一人实施心肺复苏,另一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若只有一个人在场,则应先实施心肺复苏,再拨打电话。需注意,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直到医务人员抵达。若该事件发生在?公共场所,应立即就近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电除颤。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