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本站>> 针刺麻醉凌迟与气滞血瘀

针刺麻醉凌迟与气滞血瘀

byb.cn
[本站] 作者 :大道至简 日期:2011-3-7 08:42
【分页导航】

  【byb.cn 大道至简】 针刺麻醉、凌迟、气滞血瘀,这几个词毫不相关,我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了呢?这里还有个故事。

 

  前些日子,一个网友咨询,说那天去看中医师,只是简单的一诊脉,医师问她是不是特爱生气?女生很诧异,点头称是。医师又问,乳房内是否有结节?女生更是惊的下巴都要掉了下来。医师最后在病历本上写道:"气滞血瘀"。女生甚是不解,向我寻求帮助,于是引出了今天的话题。为了解释气滞血瘀,我们先来看看其他两个关键词:针刺麻醉和凌迟。

 

针刺麻醉凌迟和气滞血瘀

 

  现在我们去医院做手术,通常都会打麻药。由于麻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对于不同体重,不同体质的人,不同的手术,需要注射的量非常关键,因而才会有麻醉师一说,并且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起的作用很大,有时甚至强于主刀医生。麻药的优点很多,但最大的缺点是有一些人会对麻药过敏,甚至引起一些严重的副作用。而针刺麻醉刚好和药麻形成了反差,针麻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没有副作用,手术的费用低。为了便于大家对针刺麻醉有一个了解,我们先给大家做一些背景介绍。

 

  ①针刺麻醉形成的时间。在古代医典中,对针刺麻醉都有过介绍,但是,由于当时的外科手术不发达,因而针刺麻醉并未真正应用到了临床。世界上做的第一台针刺麻醉手术,是在1958年8月30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尹惠珠医生主持的扁桃体切除术,她也是我国已故的断手再植之父陈中伟的夫人。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原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张仁,2005年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寻找"针刺麻醉第一例"始末的文章,详细记述了尹惠珠医生第一例针刺麻醉手术的事迹。

 

  1958年9月5日的《解放日报》是这样记述这第一例刺针麻醉手术的:"中医针灸妙用无穷,代替止痛药二针见分晓"。文章是这样介绍的:该院耳鼻喉科医生很早已学会针灸,以往当病人摘除扁桃体后饮食疼痛时,医生即使用针灸消除病人的疼痛。耳鼻喉科医生因此认识到针刺有明显的止痛作用。8月30日,该院医生第一次以针刺代替药物麻醉。病人在毫无疼痛感觉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手术后一切顺利。到9月4日,该院已成功地为13例患者摘除了病变的扁桃体

 

用针刺麻醉给病人做剖腹产手术

 

 

  报上还附照片两张。文章最后指出:"这种方法运用成功,对麻醉学也有所贡献。耳鼻喉科医生们认为,这个新发现对临床麻醉学的机转问题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我立即赶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尹惠珠主任医师在她的耳鼻喉科主任办公室接待了我。我打量着这位人过中年,仍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医生,怎么也难以和"全球临床进行针刺麻醉的第一人"联系起来。

 

  她仔细地读了一遍我带去的《解放日报》复印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温和地笑着告诉我,因为怕不成功,当时在征得一位叫沈纪根的病人同意后,她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个护士和一个护工。整个手术在场的也就她们四个人。当时尹惠珠在沈纪根的两手合谷穴各扎了一根银针,在没有注入任何麻醉药物的情况下,用手术器械触碰肿大的扁桃体时,病人无明显的不适和疼痛,随后就顺利地进行切开、分离和摘除。整个过程中,病人仅有轻度恶心和局部少量出血。在该院病案室的帮助下,我读到了由尹惠珠签署的世界上第一份应用针刺麻醉的手术病史记录。在麻醉类别栏里填写着:"针灸(双合谷)",而手术情况栏上,在"良好"两个字上打了一个钩。手术的这一天是1958年8月30日。

 

  ②针刺麻醉的原理。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通过针刺,会使人体分泌出类似吗啡的物质,从而达到麻醉的目的。这种观点显然是按着西医的思路来理解的。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这个问题。

 

  我个人理解,针刺之所以能麻醉,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针刺,打开了部分穴道,同时关闭了部分穴到,使气血在手术的部位减缓流动,从而起到类似麻醉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和大家打一个比方,当我们将手腕捏紧时,一会儿,被捏手就会发白发麻,这时,当你用利器刺手指时,痛感并不明显,因为你所刺部位的气血被闭住了。而当你松开手腕的束缚时,手掌立刻就会变成红色,并有过血的感觉,这时,你再刺手指,就会比刚才感觉痛感明显。而针刺麻醉的原理和这个个类似。当针刺入穴位时,通常针灸师,都在在针上有一种"得气"感觉,穴位附近的气血向此处集中,从而使其他部位,特别是需要手术的部位的气血减少,以达到麻醉的目的。


  ③针刺麻醉的传播。真正让针刺麻醉技术风靡全球的,还得益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据悉,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问中国,在中方向其赠送的礼品中,有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国针刺麻醉》ACUPUNCTUREANAESTHESIA。当时,针刺麻醉正风行全国。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总理陪同他观看了针刺麻醉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纪录片《尼克松参观针刺麻醉》就有这些镜头;同时,基辛格博士,黑格将军也目睹了针刺麻醉下实施肺叶切除手术。去年,针灸被联合国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尼克松这次访问后的推广不无关系。

 

  ④针刺麻醉的现状。据统计,到1980年,全国已经累计200万例针刺麻醉的病历,涉及的病100多种。可为何又突然低落了呢?

 

  80年代,针刺麻醉迅速消失,除了有其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针刺麻醉本身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病症范围内才能起效用针刺麻醉的主要劣势在于:首先,个体差异太大,效果难以保证。如果一名病人根本不相信针灸,那他很难会被针灸所麻醉。

 

  其次,对有感觉、无痛感的针麻患者来说,针麻的关键并不在麻醉,而是主刀医生的技巧。手术视野小、手法轻巧、对内脏的牵动少……类似于微创的针麻手术,这无疑是对医生水平的一大挑战。

 

  再次,患者适应针麻症难以把握。测定患者耐痛性是每次手术的第一道关,每个人对疼痛的忍耐是不同的,测定这个颇费周折,况且目前的镇痛还不够完全,这让患者有些恐惧心理,针刺麻醉还得好好研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针麻。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女性,患病在胸腔以上颈部以下,针麻才最有效。

 

  其实,笔者个人认为,除上述原因以外,针刺麻醉之所以逐步淡出市场,和中国的医疗市场化改革有很大关系。对医院而言,针刺麻醉显然不如用药麻赚钱,这是根本原因。那么讲了半天针刺麻醉术,和凌迟酷刑又有哪些关系呢?我们接下来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