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80后已经开始步入"初老"阶段

80后已经开始步入"初老"阶段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2-7-25 08:29

  【byb.cn】 (来源:南方日报)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现在只要熬夜一天,就会累一个礼拜;只要坐下来,小腹就有一摊肉;躺在沙发看电视剧30分钟就会开始熟睡;懒得认识新朋友……年轻的你身上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就可能患上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病——初老症。一夜之间,“我老了”似乎成了80后口中最常用的感叹词。

 

  有一句话叫做未老先衰,在30岁门槛上徘徊的80后正处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青春尚在心已老。如果说“未富先老”的人口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这种青年群体并非生理意义上的“未老先衰”,同样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80后提前老去

 

  初老症,这个词源自于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剧中罗列了50条“病征”,精选其中若干,每集片头作为“本集梗概”重磅推出,让人不注意都不行。经过微博、网络等媒介的扩散,深深击中了80后脆弱的心。初老症,原意是指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重压下,一些年轻人心理年龄往往比实际年龄大,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心态消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蒋莎是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她那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周围朋友为之惊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出门,傍晚五点左右下班,回家路上顺带去菜场买些小菜,然后自己下厨煮饭,晚上十点半左右睡觉。

 

  “在单位已经累趴了,一下班就想回家待着,没什么特别的需要,懒得逛街。”蒋莎嘲笑起自己,说自己已经喜欢过老年人的生活。其实,这还只是她所谓老年人生活的冰山一角。蒋莎知道网上有很多关于初老症的症状总结,她随便浏览了一下就发现有好多条都是与自己完全吻合的。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工作需要常常熬夜,熬一晚白天补一觉就精神了,但现在熬一夜三四天也回不过神来;以前吃饭穿衣都没有节制,大冬天穿着丝袜加短裙就出门了,这两年冬天就会将保暖放在首位。“在25岁以后,我经常觉得很累,有时候也不是因为工作或者生活,就是觉得心累。”她感觉到参加工作之前的那种意气风发早就无影无踪了。

 

  30岁左右,这本该是一个人闯出一番天地的黄金年龄,但现在却频频和“老”字搭边。就拿田甜来说吧,她就觉得自己应该安定下来了,尽管参加工作也就两年时间。

 

  田甜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大学时为着坊间所谓“中国最难考”的司考而奋斗拼搏,而进入了专业对口单位后,她的生活节奏一慢再慢。“我总觉得自己该安定下来了。”她猜测,这和她的个性有些关系,“我越发觉得自己怕麻烦,不喜欢改变,就连认识新朋友都让我觉得不知所措。”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喜好也变得消极起来:曾经天天追着流行歌曲跑的心情不见了;半夜疯狂K歌也不感兴趣了;下班后也不想出去逛街,只想宅在家里……

 

  田甜一脸无奈地说,在学校时,除了学习,跟同学天天在一起有玩有笑,没什么压力;步入社会后,大家都忙于工作,很少有精力做其他事情,朋友圈子也越来越小,感觉日子越过越压抑。一向性格外向的她,现在变得喜欢安逸的环境,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如今,身材娇小的田甜,看上去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沧桑。正因为对什么事都比较消极悲观,到现在都没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有时候,就连领导交代的任务,她都变得有些消极怠工。“其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有时候偏偏就不自觉地这样做了,真没办法。”田甜处于痛苦之中。

 

  有人对初老症的心理表现和精神与行为特征做了一番归纳如果你患上了初老症,在记忆能力上折射出来的就是,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能记得;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是,认识新朋友的速度与几率逐渐钝化,对理想美好的事物的感受方面出现缺失;心理承受力越来越脆弱;常常泛起怀旧和伤感的情绪,每次看到某歌手、影星过世的消息,就要感叹一次,我们的时代过去了;生活的不快乐感、不幸福感越来越强烈;流行文化和时尚生活的体验出现缺失;那种年轻即美、青春即美的生命意识和感受消失了等等。

 

  对照初老症的那些行为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初老症患者生活中渗透着一种心理的焦虑情绪,陷入了人生的一种困境。初老症让我们放弃了追求和责任感,丧失掉个人的愿望、意志和决心,我们没了能够推动自己走向未来的巨大力量,不再追求,不再关心自己和他人。这让人想到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有些人年轻时就老了,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心灵先老,精神先老……

 

  辩证地对待“初老”

 

  和初老症遥相呼应,前些年曾掀起过一阵“装嫩风”。无论“初老”还是“装嫩”,其本质都是对衰老到来的恐慌和抗拒,只不过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倾向于逃避,不愿长大,拒绝成长更拒绝变老,后者则戒备过度,发现一点点迹象就立刻将自己归结为“已老”。

 

  80后成长于高速发展的年代和急剧转型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生存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日益变弱,导致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太满意的精神状态,或者由此产生逃避的想法。很多80后感觉压力太大、工作太忙、生活太累,容易出现“人未老心先衰”、“人未老脑先衰”等问题。这或许就是初老症产生的一个社会原因。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也使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现在不是有很多年轻人崇尚“快乐至上”的生活态度吗?如果每天逛酒吧,身体和心理自然难以承受,初老症便来袭了。虽然离“老”这个阶段似乎还很遥远,但踩在30岁的门槛上,面对前赴后继“新鲜出炉”的90后,80后们渐渐心生焦虑,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如果一个人缺乏精神动力就很容易出现沮丧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慢慢的就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精神压抑、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爱生闷气、思虑过度、失眠、多梦、头昏、健忘、交往能力下降……”心理学家这样解释从心理到身体的影响变化。

 

  所谓“初老”,就是指对未来没有生命理想。现在不少年轻人,没有理想,生活、未来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如此。日复一日地从事某项工作,没有理想的寄托,职业变成了只是一个饭碗、一种谋生手段。加上职场竞争压力,愈发让他们觉得生命“不由自主”,被社会机器设定了路径、目标。在一些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大城市,白领阶层的精神状况其实是很令人忧虑的。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发展阶段,其中25岁-50岁被称为“成年中期”,这个阶段的个体需要实现“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渴望关怀下一代,开始对家庭和子女有深深的责任感,强烈希望能给自己的下一代创造出好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所以这也是一个人高创造力、高生产力的时期。在心理专家看来,初老症并不可怕,而是“初成熟”的表现,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仔细查看初老症的“50条”,其中不少都客观反映了30岁人群成长过程和成熟的状态。第2条“越来越觉得专家说法都是忽悠人的”,说明开始有了清晰和独立的判断力;第12条“对 完美 起疑,对不完美深信不疑”,说明已经懂得生活的取舍,了解生活的本质;第23条“如果一天没有吃绿色蔬菜就会觉得身体怪怪的”,则说明对自己的健康有了责任意识;第47条“对诈骗集团开始产生周旋的战斗力”,更说明自己足够强大,能够保护自己……

 

  失去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拥有了成熟的魅力及视野;少了夜店的乐趣,也学会了善待自己的身体;不知道时新流行,反而懂得欣赏经典……不要害怕随着年长而不断“失去”的事实,而把这看做是一种有趣的过程,启发我们再度思考“获得”的意义。担心自己“初老”的80后告别了挥霍青春的稚嫩,告别了娱乐追星的盲从,开始变得更有责任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初成熟”的“80后”将会开始经营自己的美丽人生!

 

  减少“初老”的后遗症

 

  所谓的“初老”不过是25岁之后青年心理发展随着社会变化在调适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危机”。有网友调侃,初老也可以解释为“初步获得老资格”,认为初老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是80后成长过程中应该承受的阵痛。

 

  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认为,能否安然度过人生阶段中特定的“心理危机”要靠情商和自我心理调节。80后首先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调整确立健康的身心状态,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要学会开心工作、快乐生活,让人生充满乐趣和激情。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有了“正能量”,就能驱走消极的情绪,尽早地走出这个阶段,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迎接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其实“80后”可以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看看自己一路走来的情形,反思自己的成长足迹;另外可以进行自我暗示:不是自己不优秀,而是没有理解“责任”的辛苦,只有承担责任,解决烦恼才是真正的成长过程。

 

  其次,要努力找到自身价值,只有找到了自身价值才能增强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乐观、豁达,才能摆脱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需要重新创造对生活的肯定,这是对价值的一种肯定。当我们为追求价值而不断进步时,我们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当我们把日常的工作当成表达创造性价值的媒介,就会发现生存和生活的充实和乐趣;我们去追求爱情、知识、美好的生活体验,就能让我们的生命获得美好的价值体验;我们观察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更多地体验热情和激动的心情,便会感悟到生活的深蕴和人生的意义。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滴细节改善、调适心理,比如通过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让情绪得到释放的机会,而不是憋在心里;参与聚会——和亲友聚餐、聊天,避免脱节;适量运动: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如跑步、游泳、爬山等,保持身体健康;培养兴趣:以兴趣爱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公益活动,获得心理满足感,提升幸福指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