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手术怎么选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近日,年近七旬的刘女士反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以为是脑血管出现问题,来到我院就诊。经医生细致排查,发现“元凶”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干道”——颈动脉出了严重故障:右侧颈内动脉已完全闭塞,赖以代偿供血的左侧颈内动脉也存在重度狭窄。医生为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刘女士恢复良好,头晕黑矇症状消失,顺利出院。
临床中,许多患者在出现头晕、黑矇、一过性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症状后,往往首先考虑是颅内血管或神经问题。但其实,颅外段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起始部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是导致上述脑缺血症状的重要病因。这些位于“上游”的斑块不仅会造成血流减少,导致脑灌注不足,斑块一旦破裂脱落,随血流冲入颅内,还会直接引发脑梗死。因此,有脑缺血症状,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务必进行颈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脑动脉造影(DSA)等检查,对颅外颈动脉进行系统评估。目前,需要干预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主要有三种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经典开放手术,通过颈部切口,切开颈动脉,直视下彻底清除斑块。优势是疗效确切、持久,复发率低,且围手术期(尤其是30天内)中风和死亡风险低于支架手术。该方法被多国指南推荐为适合手术患者的首选方式,尤其是斑块性质适合(非稳定型)、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微创腔内介入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支架输送至狭窄处释放,撑开血管。其优势在于微创、无需颈部切口、恢复快,适用于高位狭窄、手术难以显露、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或颈丛麻醉的患者。这种方法对斑块的处理是间接的,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相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略高。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这是一种杂交技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特点。通过在颈部做一小切口,在颈总动脉穿刺并放置一个临时血流逆转装置,再在脑保护下植入支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斑块脱落风险。
需注意,选择手术方式绝非简单地根据优劣来确定,而要基于指南推荐、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解剖条件)、斑块性质以及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和技术特长进行“个体化”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竺 挺
《生命时报》 2025-10-14 第1935期 第17版临床中,许多患者在出现头晕、黑矇、一过性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症状后,往往首先考虑是颅内血管或神经问题。但其实,颅外段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起始部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是导致上述脑缺血症状的重要病因。这些位于“上游”的斑块不仅会造成血流减少,导致脑灌注不足,斑块一旦破裂脱落,随血流冲入颅内,还会直接引发脑梗死。因此,有脑缺血症状,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务必进行颈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脑动脉造影(DSA)等检查,对颅外颈动脉进行系统评估。目前,需要干预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主要有三种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经典开放手术,通过颈部切口,切开颈动脉,直视下彻底清除斑块。优势是疗效确切、持久,复发率低,且围手术期(尤其是30天内)中风和死亡风险低于支架手术。该方法被多国指南推荐为适合手术患者的首选方式,尤其是斑块性质适合(非稳定型)、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微创腔内介入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支架输送至狭窄处释放,撑开血管。其优势在于微创、无需颈部切口、恢复快,适用于高位狭窄、手术难以显露、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或颈丛麻醉的患者。这种方法对斑块的处理是间接的,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相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略高。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这是一种杂交技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特点。通过在颈部做一小切口,在颈总动脉穿刺并放置一个临时血流逆转装置,再在脑保护下植入支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斑块脱落风险。
需注意,选择手术方式绝非简单地根据优劣来确定,而要基于指南推荐、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解剖条件)、斑块性质以及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和技术特长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年轻人要防高残余胆固醇11-09
- [事件]颈动脉狭窄手术怎么选11-09
- [事件]中风后“变懒”可能是病11-09
- [事件]延迟射精与四件事有关11-08
- [事件]最伤膝盖的不是跑步而是久坐11-08
- [事件]这些“吃蟹禁忌”是真是假?11-08
- [事件]男孩真的开窍晚吗11-07
- [事件]排尿异常警惕尿酸超标11-07
最新文章
- [事件]年轻人要防高残余胆固醇11-09
- [事件]颈动脉狭窄手术怎么选11-09
- [事件]中风后“变懒”可能是病11-09
- [事件]延迟射精与四件事有关11-08
- [事件]最伤膝盖的不是跑步而是久坐11-08
- [事件]这些“吃蟹禁忌”是真是假?11-08
- [事件]男孩真的开窍晚吗11-07
- [事件]排尿异常警惕尿酸超标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