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心肺复苏别有十个顾虑

心肺复苏别有十个顾虑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3-22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怕帮倒忙负责任 遇女性不敢触碰 心肺复苏别有十个顾虑


  受访专家: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 王立祥

  本报记者 田雨汀

  《生命时报》 2023-03-14 第1687期 第4版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脏骤停患者采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抢救方法。美国心脏学会官网近日发文称,遇到需要心肺复苏的情况时,千万别有10个顾虑。对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表示,突发心脏病时,挽救生命必须分秒必争,摆脱顾虑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施救效果。  

  顾虑1:等救助人员

  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突然倒下,拨打急救电话后要立刻开始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研究表明,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就会降低约10%。在心脏病发作4~6分钟后,就会对患者的大脑和其他器官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最好请一位旁观者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帮助拨打电话,方便接听急救人员电话,根据指导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时,一手中指压在患者一侧乳头上,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只手重叠其上,双手十指交叉相扣。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按压胸骨,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用力按压。


  顾虑2:在意培训证书

  虽然不少医疗机构都在为大众提供心肺复苏培训服务,但真正接受过培训的人还是少数。遇到紧急情况时,无需顾虑自己是否有培训证书,应立即施救。


  顾虑3:浪费过多时间检查体征

  看到有人倒下后,应轻晃或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询问:“你还好吗?”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和腹部是否有起伏或呼吸困难,随后用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是否搏动。发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三停”,要尽快开始胸外按压。“经过培训学习的人员在检查患者体征时动作连贯,可在数秒内一气呵成。”王立祥强调,若未经培训,尽量别浪费过多时间在检查上。


  顾虑4:过于拘谨

  2020年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公共场所发生的心脏骤停病例中,女性接受心肺复苏的可能性较男性低。因为胸外按压和AED往往需要暴露患者胸部,普通人会因担心“随意触碰女性身体”“被控性骚扰”等,变得畏手畏脚。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尽力挽救一条生命。


  顾虑5:担心人工呼吸

  如果害怕对着陌生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只做好胸外按压就行。在成年人和青少年出现心脏骤停后前几分钟内,仅进行胸外按压和配合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效果一样。不过,对于婴幼儿以及因窒息或溺水而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每按压30次后应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顾虑6:怕伤害患者

  许多人对心肺复苏最大的误解之一是,害怕动作太大伤到患者,但什么都不做反而会将患者置于风险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给患者做了心肺复苏总比不做强。”王立祥说。


  顾虑7:怕移动患者

  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或稳定的硬板上,背部有支撑。若摔倒时姿势扭曲或晕倒在床或沙发上,最好将患者身体放到坚实的表面上进行心肺复苏。


  顾虑8:担心学了没用

  有些人认为自己永远也用不上心肺复苏,因为家人朋友都很健康,但事实并非如此,超过7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家中。因此,学会心肺复苏是给家庭的一份安全保障。王立祥表示,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到1%,需要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学习。


  顾虑9:怕学不会

  参加系统培训不仅可以让普通人了解如何应对紧急情况,还有助于救治的推广。学习心肺复苏并不难,可在网上观看心肺复苏教学视频,或咨询当地红十字会和有美国心脏学会培训资质的单位,参加线下培训。另外,AED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普通人即使未接受过培训也可以跟随仪器的语音和图片提示救治患者。


  顾虑10:怕扛起重任

  遇到紧急情况时,牢记“你并不孤单”,现场其他非专业人员、急救人员和医务工作者都与救治者站在一起。


  王立祥表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急救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救治心脏骤停患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都应将心肺复苏纳入培训和教育的一部分。正所谓“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要努力让每个人都会急救、敢急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