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网友>> 从陈金柱五谷理论到主食漫谈

从陈金柱五谷理论到主食漫谈

byb.cn
[网友] 作者 :管理员 日期:2010-1-11 10:25
【分页导航】


  实例一:用味精来调理胃病

 

  味精是大家经常用到的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生产方式是用粮食,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粮食发酵制成的。不知道大家知道吗?味精还可以用来调节胃植物神经,可以治疗一些原因不明的胃疼,尤其是胃部受寒后的胃疼。


  小子小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实例,当时只是觉得很奇怪,但并不明白其中道理。医院有个大夫说,他们家从来不买味精,都是去药房拿点谷氨酸片剂,回家碾成粉末,充当味精。后来,小子知道,谷氨酸盐是一种起神经传递作用的氨基酸,确实能够调节植物神经。中国人做菜的时候爱用味精,另外,长时间熬制一些肉类的时候,蛋白质通过高温水解,也可以生成谷氨酸,这就是一些老汤之所以味道鲜美的重要原因。


  引申一下,现在很多接受西方医学理论的营养专家极力反对广东地区人们喜欢的老火炖靓汤,还有一些长时间熬制的XX膏,比如马悦凌的固元膏,认为这严重破坏了食物中的营养。但中医理论体系的专家却比较倾向于这些汤、膏之类的补品。那么,西医体系是否考虑了这些汤或者膏中间的物质变化?是否考虑了如谷氨酸钠之类的物质,对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中医是否又考虑了这些变化?是否有根据自身理论去解释这些变化?是否有大量临床试验报告?


  实例二:南方人和北方人对于凉拌蔬菜的态度

 

  小子是南方人,长江边的,小时候家里父母做菜,很少有凉拌蔬菜。即便是像凉拌黄瓜之类的菜,也不是很常见。那时候,小子所住的学校宿舍大院,有一对老夫妻,都是山东人,解放军南下的时候过来的,就地转业留在了南方。某年夏天,因气候太热,他们在户外支了小桌子吃饭,其中有凉拌土豆。结果,整个大院都轰动了,大家都跑过来看看,北方人居然能把土豆凉拌着吃?


  当然,由于信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那个时代的人肯定是有点少见多怪。等小子到了北京,才知道吃凉拌蔬菜是北方人普遍的习惯。其道理大概是这样,北方蔬菜少,尤其是冬天,蔬菜更少,比较缺乏维生素C,而高温烹煮蔬菜,维生素C损失很大。这对于蔬菜稀少地区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凉拌蔬菜很普遍,也必须普遍。而在南方,由于气温相对较高(早些年蔬菜多数是原生态,而且家里没有冰箱),蔬菜中微生物包括昆虫等治病因素较多,如果吃消毒不够完善的凉菜,很容易造成腹泻或者感染其他疾病。加上当地蔬菜品种太多,供应充足,高温烹制蔬菜损失维生素C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不可能全部损失掉。所以凉菜很不受欢迎,久而久之,就养成定势,很少吃凉拌蔬菜。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烹饪和食用方法会严重改变食物的属性,而且,对于很多食物来说,它的养生保健作用,可能是里面一些很微量的物质在起作用,这又给研究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还有,地域差异,人的差异,都是参考因素,到底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恐怕还需要很多的工作。另外,古代中医在创立这种理论,并用其指导治疗和调养工作的时候,是如何分析的?似乎很少见到这方面的著作和观点。


  总之,从五谷对应五脏说起,这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话题,而很多问题,对于广大百姓来说,可能是非常陌生的。小子对一些中国民间的朴素中医理论感到很忧虑,比如说吃腰子补肾,这个理论很可能有一定道理,但太粗糙,理解方式几乎是直观的思维。这种直观思维方式最后会造成一个可怕的,骇人听闻的结论,人吃人是最有营养的。


  综上所述,回到本文开头,陈金柱老师说,玉米是五谷之一,并且对应脾,这种说法看来也只能看作是陈氏五谷论了。是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能解释的通,能不能起到作用。毕竟,医学,就是实践科学和经验科学。能治的好病,那才是硬道理。 因此,即使陈老师的五谷论与老祖宗说的有出入,也算是一种发展的观点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