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发黄分两种

【byb.cn 】(来源:)面色发黄分两种。我们常用“面黄肌瘦”形容一个人不健康,在中医理论中,面色发黄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的“萎黄”,另一种是湿热蕴结的“黄疸”。辨清处理,才能治其根本。
气血不足:萎黄。这种面黄是淡黄而无光泽的,仿佛黄土缺乏水分般干燥无华。这类人群通常伴有精神不振、乏力懒言、头晕心悸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是脾虚引起的。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营养并输布全身。当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无法上荣于面,就会出现面色萎黄。
调理方法:多吃小米、红枣、山药、南瓜、牛肉等健脾益气的食物,避免摄入生冷油腻之品,减轻脾胃负担;运动宜少宜缓,切忌剧烈活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以促进气血流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思虑伤脾;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君子汤治疗。
湿热蕴结:黄疸。这种面黄如橘色,严重者白睛(白眼球)和全身皮肤都会发黄,常伴有口干口苦、恶心厌油、小便黄赤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湿热郁蒸、胆汁外溢的表现,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制,导致湿热蕴结中焦,影响肝胆疏泄功能,使胆汁外溢肌肤。这类证型还有细分,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者属湿热证,黄色晦暗、畏寒肢冷者属寒湿证。
调理方法:日常饮食应清淡,多吃薏仁、赤小豆、冬瓜等有利湿功效的食物,忌酒忌辣,避免摄入肥甘厚味,以免助湿生热,可适量饮用茵陈绿茶清热利湿;保持情绪舒畅,避免郁怒伤肝;症状严重者,需就医排除肝脏、胆囊等的器质性疾病。
面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无论萎黄还是黄疸,都提示身体内部平衡被打破。若面色发黄持续存在,建议就诊辨证施治,切勿自行乱用药物。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副主任 张 涛
《生命时报》 2025-09-02 第1926期 第8版气血不足:萎黄。这种面黄是淡黄而无光泽的,仿佛黄土缺乏水分般干燥无华。这类人群通常伴有精神不振、乏力懒言、头晕心悸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是脾虚引起的。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营养并输布全身。当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无法上荣于面,就会出现面色萎黄。
调理方法:多吃小米、红枣、山药、南瓜、牛肉等健脾益气的食物,避免摄入生冷油腻之品,减轻脾胃负担;运动宜少宜缓,切忌剧烈活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以促进气血流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思虑伤脾;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君子汤治疗。
湿热蕴结:黄疸。这种面黄如橘色,严重者白睛(白眼球)和全身皮肤都会发黄,常伴有口干口苦、恶心厌油、小便黄赤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湿热郁蒸、胆汁外溢的表现,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制,导致湿热蕴结中焦,影响肝胆疏泄功能,使胆汁外溢肌肤。这类证型还有细分,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者属湿热证,黄色晦暗、畏寒肢冷者属寒湿证。
调理方法:日常饮食应清淡,多吃薏仁、赤小豆、冬瓜等有利湿功效的食物,忌酒忌辣,避免摄入肥甘厚味,以免助湿生热,可适量饮用茵陈绿茶清热利湿;保持情绪舒畅,避免郁怒伤肝;症状严重者,需就医排除肝脏、胆囊等的器质性疾病。
面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无论萎黄还是黄疸,都提示身体内部平衡被打破。若面色发黄持续存在,建议就诊辨证施治,切勿自行乱用药物。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面色发黄分两种09-23
- [事件]内火盛引来一串病09-23
- [事件]心脏突然不跳了怎么办?09-23
- [事件]手机充电一整夜电池伤害很轻...09-22
- [事件]血管明显未必是静脉曲张09-22
- [事件]96岁老人的长寿“心经”09-22
- [事件]老人警惕呼吸肌少症09-21
- [事件]控好血糖血脂 帕金森风险低09-21
最新文章
- [事件]面色发黄分两种09-23
- [事件]内火盛引来一串病09-23
- [事件]心脏突然不跳了怎么办?09-2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09-22
- [事件]手机充电一整夜电池伤害很轻...09-22
- [事件]血管明显未必是静脉曲张09-22
- [事件]96岁老人的长寿“心经”09-22
- [事件]老人警惕呼吸肌少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