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亚洲呼吸道癌为何上升

亚洲呼吸道癌为何上升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5-26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30年间,新发病例增加了33.9%,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水平 亚洲呼吸道癌为何上升


   受访专家: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李 勇

  本报记者 田雨汀
  《生命时报》 2024-05-10 第1798期 第1版

  呼吸道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对东西方的影响有所不同。一呼一吸之间,亚洲人似乎更容易受伤。前不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发表的新研究显示,1990年至2019年,亚洲的呼吸道癌症(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和喉癌)新发病例总数增加了33.9%,总体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水平。

  超半数呼吸道癌来自亚洲

  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呼吸道癌症包括肺癌、喉癌、气管癌、支气管癌、鼻咽癌等类型。全球疾病负担(GBD)显示,1990年至2019年,全球有226万新发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病例,喉癌新发病例21万。

  何建行团队分析了33个亚洲国家的呼吸道癌数据后发现,2019年,亚洲共有130万例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相关病例,喉癌病例为11.7万,占比超过全球的一半,且男性超过女性。按地区来看,东亚的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病例最多,高达85.5万,其次是东南亚、南亚和中亚。整体来看,东亚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在过去30年中没有显著变化,男性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女性则呈上升趋势。

  研究人员指出,人口和吸烟是亚洲呼吸道癌高发的主要风险因素。数据显示,2019年,亚洲因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死亡的病例中,共有62%归因于吸烟,其中,有78.2%的男性和25.4%的女性死亡可归因于吸烟;喉癌死亡人数的62.6%也归因于吸烟。我国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占亚洲呼吸道癌总死亡人数的64.4%,但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因吸烟导致的死亡在30年间总体则呈下降趋势。排在吸烟之后的危险因素是环境颗粒物污染,占亚洲呼吸道癌总死亡人数的19.6%。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带来的呼吸道癌风险正在悄然上升。上述研究发现,虽然亚洲男性的呼吸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东亚地区尤为突出。研究人员指出,与吸烟导致的肺癌有所不同,“不吸烟型”肺癌在病理组织学方面,几乎全部以腺癌形式发生;在流行病学方面,约2/3的病例是不吸烟的女性,其患癌概率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以上,尤以亚洲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最高,原因可能与吸入二手烟、烹调烟雾等相关。西方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自然》杂志最近刊文指出,“不吸烟型”肺癌已成为美国癌症第八大死因,也是全球癌症第五大死因。

  七大因素最伤呼吸道

  “全球范围来看,亚洲占全球总人口的65%,呼吸道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自然更高。”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勇介绍,近年来,呼吸道癌发病有个特点是“两头翘”,一头是以肺癌为主的老年呼吸道癌急剧上升,另一头是罹患呼吸道癌的年龄越来越低。李勇指出,结合上述研究来看,亚洲呼吸道癌高发主要有七大危险因素:

  1.吸烟。亚太减少烟草危害倡导者联盟称,全球一半以上与吸烟相关的死亡发生在亚洲和远东地区。《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涉及100万亚洲人的研究分析显示,当前亚洲国家正处于吸烟流行的早期阶段,未来几十年内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将会激增。李勇指出,烟草烟雾中至少69种致癌物质,不仅损害肺部结构、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力,还可导致肺癌、喉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

  2.被动吸烟。长期接触二手烟、三手烟,均属于被动吸烟。世卫组织指出,二手烟会使肺癌发生风险增加20%~30%。《中华医学杂志》一项研究显示,亚洲人群中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推测可能与二手烟暴露有关。李勇说,我国烟民数量世界第一, 特别是男性吸烟率一直高于女性,女性和儿童在居家环境下时常被动吸烟,容易诱发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3.室内外空气污染。“全球空气质量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0个城市中,99个都在亚洲,南亚和中亚是重灾区。室外工厂废气、汽车尾气、雾霾等,以及室内的燃煤燃料、烹调油烟、装修污染。李勇指出,空气中的PM2.5、苯并芘、苯酚、甲醛等有害物质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刺激咽喉,诱发肺部疾病,严重时可致癌。特别是亚洲女性,在外工作承受室外空气污染,在家承担做饭、清洁等家务,使得亚洲女性的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4.遗传风险。李勇指出,早在1963年,就有学者报告了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研究发现,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罹患肺癌风险增加85%。而且,与非亚洲人相比,亚洲人患肺癌的家族风险更高;特别是从不吸烟的亚洲女性,患肺癌的家族风险更高。此外,鼻咽癌也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有科学研究甚至已经确定了一些家族高发的鼻咽癌易感基因。

  5.既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其中以肺结核的关系尤为密切。《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大多数的结核病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地区。最新的肺癌诊疗指南也提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的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

  6.职业暴露。亚洲总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导致高危职业暴露非常多。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公布,全球因职业病死亡的患者中有26%死于呼吸系统疾病,65%发生在亚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以及长期石棉暴露的职业人群,更易罹患肺癌、喉癌等呼吸道癌。

  7.病毒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近八成鼻咽癌患者来自亚洲,其中又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占最多数。鼻咽癌的病因除了家族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与EB病毒感染关联度极高,大部分患者的鼻咽癌细胞内都可发现EB病毒。此外,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人群,患喉癌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防呼吸道癌,高危人群要早筛

  “未来几十年,呼吸道癌仍将是大多数亚洲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李勇呼吁亚洲国家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将面临更大的疾病负担。比如,实施全面的烟草管制,包括提高烟草税、设立无烟区、禁止烟草广告、提供戒烟帮助等。

  李勇认为,当前,亚洲呼吸道癌防治难点主要在于认知低、就诊少、资源缺。大众对于呼吸道癌认知不够充分,无法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努力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加强呼吸道癌症相关科普非常重要。另外,基层医疗设施和检查资源相对匮乏,难以进一步推广早期筛查,这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李勇强调,预防呼吸道癌要从危险因素下手。要均衡饮食,多吃果蔬有助于呼吸系统更健康,少吃咸鱼、酱腌菜等易产生亚硝酸盐的致癌食物。尽早戒烟,限制饮酒。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避免病毒感染。每年定期体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绿色出行。存在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吸入有害烟雾,如煤油烟气、杀虫气雾剂等。

  肺癌仍是全球新增病例数最多的癌症,防住肺癌,就能防住大部分呼吸道癌。《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建议,在50~74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高风险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高风险人群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吸烟: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吸烟年数)≥30包年,包括戒烟不足15年;2.被动吸烟≥20年;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5.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有确诊肺癌。

  如果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声嘶超过2周以上并有异物感者,应及时行喉部检查。筛查出肺结节,应遵循医嘱定期随访,高危型肺结节经临床诊断后,及时手术。李勇说,目前,呼吸道癌的生存率很高,例如,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早中期喉癌5年生存率约70%~80%,鼻咽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也可达70%以上。所以早发现病灶,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呼吸道癌症预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