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去成独一代的隐忧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照护压力没有手足分担 追随子女加重住房困难 父母老去成“独一代”隐忧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只有自己”
在某社交平台“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小组,超9万人在此分享养老困惑、宣泄情绪。独生女小朵讲述,母亲在一次晨练时,因为伸手抓单杠摔倒,引起脊柱侧弯,最终成了半失能状态。因为没有兄弟姊妹,在凌晨安慰哭泣母亲的是她、工作早退的名单中有她、父母大吵大闹时从中说和的还是她……尽管父亲和老公也会协助照护,但小朵几乎一人挑起了照顾母亲的大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被“绑架”了。她自述,未来,境况只会随着父母年龄增长而越来越糟,压力也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独生子女的悲哀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只有自己”。
对于同是独生子女的31岁郭女士来说,父母的养老问题“很近又很远”。她与父母同住一个小区,未来提供物质帮助或养老照护,都够得着。“他们之前就说,以后养老自己出钱,我顶多出点力,实在忙,就请个保姆。”郭女士说,父母曾向自己表达过,不考虑住养老院。
但郭女士公婆的养老问题就棘手得多。丈夫还有个哥哥,养老负担看似小些,但公婆住在山区,医疗和照护资源都较匮乏。为此,他们商量了两套养老方案:一是自家与大哥家一起为父母在老家的镇上或县城买房,每个月给父母抚养费;二是在自家或大哥家所在城市买房,不过公婆并不喜欢城市生活。目前,郭女士已经有了“二宝”,她调侃道,养孩子太费钱,希望未来孩子们能好好奋斗,不然自己既要买“养老房”,又要买“小儿房”,实在负担不起。
异地养老带来住房压力
“养老问题最核心的是资源分配,包括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说,总体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不论是赡养老人还是抚养孩子,主要靠家庭“抱团取暖”。
马春华表示,伴随“二孩”“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当下有很多年轻人面临上有4个老人、下有不止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在家庭层面,资源总量确定的情况下,养老和育儿所需资源处于博弈状态;在国家层面上,儿童和老人两个群体对于资源需求也存在冲突。这就需要政府在调整相关政策时通盘考虑。
当前,随着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跨省就业、异地养老的人数逐渐增多,养老的住房难题随之出现。“我们发现,如果可能,很多子女希望在工作城市为父母购房养老。”马春华说,在江浙沪地区,越来越多父母搬进了子女所住的小区,希望彼此隔着“一碗汤的距离”,既保持两代人相互独立,又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相互支援。欧洲有些国家为了推动代际团结,专门推出大户型房子,供一家几代人同住,但中国家庭更倾向于分开就近居住。一方面,我国城市中合适的、较大面积的房子数量有限;另一方面,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代人的饮食习惯、育儿观念等可能冲突。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马春华看来,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负担重,但是也能够独占父母提供的资源。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他们的父母,可能积累更多资源,因此有能力帮助孩子。另外,“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情感联系通常更密切,但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反而可能面临‘多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马春华说。
政策须多为老人托底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当前社会在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养老方面能做的还有很多,马春华提出三个方面。
缩小不同人群养老金差距。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马春华近期的调研发现,无论子女是否会给父母养老,只要老人自身有足够经济资源,就能有较好的晚年生活。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我国已逐步建立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但是,养老保险体系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第三支柱亟须强化,以缩小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托底政策应更积极有为。马春华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托底、兜底养老政策,将无子女的老人纳入支持范畴,但很多农村家庭中,无论是否是独生子女,都存在子女拒绝为父母养老的情况,导致一些老人晚年生活困难,成了“政策缝隙中的人”。马春华举例说,我国目前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对能自理的老人相对友好,但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稍显不足。为此,2016年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启动试点,长护险若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能极大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但是,目前各地参保情况不及预期。
提高养老行业社会地位。当下,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声望不高,年轻群体从业意愿不强。马春华说,相比老人护理员岗位,人们更愿意从事孩子的保姆工作,且后者的工资水平较高。这些因素也造成专业老年护理员机构的数量和水平,难以匹配社会养老服务的大量需求。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由年轻老人照顾年老老人。
受访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马春华
本报记者 卞 磊《生命时报》 2023-05-16 第1703期 第2版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只有自己”
在某社交平台“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小组,超9万人在此分享养老困惑、宣泄情绪。独生女小朵讲述,母亲在一次晨练时,因为伸手抓单杠摔倒,引起脊柱侧弯,最终成了半失能状态。因为没有兄弟姊妹,在凌晨安慰哭泣母亲的是她、工作早退的名单中有她、父母大吵大闹时从中说和的还是她……尽管父亲和老公也会协助照护,但小朵几乎一人挑起了照顾母亲的大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被“绑架”了。她自述,未来,境况只会随着父母年龄增长而越来越糟,压力也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独生子女的悲哀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只有自己”。
对于同是独生子女的31岁郭女士来说,父母的养老问题“很近又很远”。她与父母同住一个小区,未来提供物质帮助或养老照护,都够得着。“他们之前就说,以后养老自己出钱,我顶多出点力,实在忙,就请个保姆。”郭女士说,父母曾向自己表达过,不考虑住养老院。
但郭女士公婆的养老问题就棘手得多。丈夫还有个哥哥,养老负担看似小些,但公婆住在山区,医疗和照护资源都较匮乏。为此,他们商量了两套养老方案:一是自家与大哥家一起为父母在老家的镇上或县城买房,每个月给父母抚养费;二是在自家或大哥家所在城市买房,不过公婆并不喜欢城市生活。目前,郭女士已经有了“二宝”,她调侃道,养孩子太费钱,希望未来孩子们能好好奋斗,不然自己既要买“养老房”,又要买“小儿房”,实在负担不起。
异地养老带来住房压力
“养老问题最核心的是资源分配,包括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说,总体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不论是赡养老人还是抚养孩子,主要靠家庭“抱团取暖”。
马春华表示,伴随“二孩”“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当下有很多年轻人面临上有4个老人、下有不止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在家庭层面,资源总量确定的情况下,养老和育儿所需资源处于博弈状态;在国家层面上,儿童和老人两个群体对于资源需求也存在冲突。这就需要政府在调整相关政策时通盘考虑。
当前,随着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跨省就业、异地养老的人数逐渐增多,养老的住房难题随之出现。“我们发现,如果可能,很多子女希望在工作城市为父母购房养老。”马春华说,在江浙沪地区,越来越多父母搬进了子女所住的小区,希望彼此隔着“一碗汤的距离”,既保持两代人相互独立,又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相互支援。欧洲有些国家为了推动代际团结,专门推出大户型房子,供一家几代人同住,但中国家庭更倾向于分开就近居住。一方面,我国城市中合适的、较大面积的房子数量有限;另一方面,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代人的饮食习惯、育儿观念等可能冲突。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马春华看来,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负担重,但是也能够独占父母提供的资源。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他们的父母,可能积累更多资源,因此有能力帮助孩子。另外,“独生子女与父母的情感联系通常更密切,但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反而可能面临‘多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马春华说。
政策须多为老人托底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当前社会在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养老方面能做的还有很多,马春华提出三个方面。
缩小不同人群养老金差距。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马春华近期的调研发现,无论子女是否会给父母养老,只要老人自身有足够经济资源,就能有较好的晚年生活。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我国已逐步建立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但是,养老保险体系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第三支柱亟须强化,以缩小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托底政策应更积极有为。马春华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托底、兜底养老政策,将无子女的老人纳入支持范畴,但很多农村家庭中,无论是否是独生子女,都存在子女拒绝为父母养老的情况,导致一些老人晚年生活困难,成了“政策缝隙中的人”。马春华举例说,我国目前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对能自理的老人相对友好,但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稍显不足。为此,2016年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启动试点,长护险若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能极大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但是,目前各地参保情况不及预期。
提高养老行业社会地位。当下,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声望不高,年轻群体从业意愿不强。马春华说,相比老人护理员岗位,人们更愿意从事孩子的保姆工作,且后者的工资水平较高。这些因素也造成专业老年护理员机构的数量和水平,难以匹配社会养老服务的大量需求。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由年轻老人照顾年老老人。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五国积极应对“牙病潮”10-13
- [事件]两类高血脂会遗传10-13
- [事件]流鼻血也可能是大病10-13
- [事件]重要的事也别反复说10-12
- [事件]情商就是转换角色的速度10-12
- [事件]人类自慰的八个原因10-12
- [事件]尿酸高 性能力差10-11
- [事件]疾病根源跑不出五脏10-11
最新文章
- [事件]五国积极应对“牙病潮”10-13
- [事件]两类高血脂会遗传10-13
- [事件]流鼻血也可能是大病10-13
- [事件]重要的事也别反复说10-12
- [事件]情商就是转换角色的速度10-12
- [事件]人类自慰的八个原因10-12
- [事件]尿酸高 性能力差10-11
- [事件]疾病根源跑不出五脏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