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保留直肠癌患者器官活出尊严

保留直肠癌患者器官活出尊严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9-15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发现,对于低风险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效果好的,可免除手术之苦,保留器官活出尊严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 武爱文

  本报记者 张筱悦
  《生命时报》 2022-09-02 第1637期 第1版

  一直以来,癌症患者即便经过手术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来的生活质量仍可能受到各种影响,这一点在结直肠癌患者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因为情况特殊,很多肠癌患者不得不永远随身挂着一个袋子,生活、心理等备受煎熬。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生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让结直肠癌患者“活得好”与“活得长”一样重要。

  一个袋子让患者尊严尽失

  57岁的王志(化名)在今年年初被确诊为直肠癌,由于肿瘤的位置较为靠下,接近肛门口,所以无法保肛,只能进行腹部永久性造口。虽然术后身体恢复得不错,但现在的王志无论走到哪,肚子上都要挂着一个“接便袋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活得没有一点尊严”。因为这件事,王志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僻。

  与王志相比,49岁的李保平(化名)算是“幸运”的,他在手术后成功保肛,且预后良好。但事与愿违的是,术后的李保平虽看起来与他人无异,排便功能却受到影响,经常前一刻还好好的,下一刻就突然要上厕所。有一次在单位开会,他因为忍不住便意,在中途离开了四五次,不停打断别人,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的情况,可李保平还是尴尬不已。他曾经还求着医生,干脆给他挂个袋子,也好过受这种折磨。身体上的不适,加上他人怪异的目光,李保平再也坚持不住了,最后离开了工作岗位。

  “这样的例子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并不少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武爱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目前,在直肠癌患者中,无法保肛者达20%~30%。即便保肛成功,也会有60%~70%的患者出现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要么是久不大便,要么是频繁排便。其中,有40%的人情况较为严重,能持续1~2年甚至更久;15%~20%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伴有并发症,如排尿障碍、造口并发症、性功能障碍等。

  “即便如此,手术仍是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只要肿瘤没有扩散,通常都要争取手术机会。”武爱文解释说,彻底切除肿瘤是最稳妥、保险的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模式和思维已延续了至少一百多年,手术技术也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先进、娴熟、安全。只不过,由于直肠癌的位置特殊,一般距离肛门口0~15厘米,但为了安全起见,肿瘤切除时上下两端至少要切够2厘米,在这一前提下,如果肿瘤位置很低,离肛门口很近,切完后就很难“接上”,便无法“保肛”,只能选择在腹部永久性造口,患者身上会永远挂着一个“接便袋子”,心理、尊严也受到较大影响,甚至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新的治疗思路带来惊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直肠癌协作组最近发布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低风险直肠癌患者,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的治疗方案,可使更多患者通过接受主动性等待观察或局部切除,提高器官保留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外科学顶级期刊《外科学年鉴》上。

  武爱文介绍说,通常,直肠癌发现时都比较晚,肿瘤可能也较大,或是离肛门口较近。为了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手术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大概从2000年以后,结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开始增多,即先通过放化疗让肿瘤变小,再进行手术。这样一来,患者的复发机会变小了,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口也能远一点,保肛机会可以大一些。经过多年尝试,这一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医生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新现象,个别患者在放化疗之后,肿瘤中已不见癌细胞。于是,医学界开始思考,如果术前放化疗能将癌细胞都“杀死”,是不是就可以不必进行手术切除了?

  “实际上,最初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占我们接收患者的10%左右。近些年,随着放化疗手段的提升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的出现,这一比例逐步增高到了30%以上。”武爱文说:“我们通常会在放化疗或其他手段治疗后,认为肿瘤已经消失(即核磁共振、FDG-PET、内镜评估、直肠指检或活检在治疗后均无显示肿瘤证据)的情况下,再进行观察来决定是否手术。如果观察2~3年后,肿瘤没有复发或增长,那基本说明是安全的。但如果放化疗后仍怀疑或证明有肿瘤存在,还是建议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实际上有点冒险,并不适合所有的直肠癌患者,主要适用于癌症早期或没有发生其他脏器转移,以及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当然,并不是说相对晚期的患者就完全没机会,只是难度会大一些,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从阶段性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一治疗思路有不小的获益。研究中,他们纳入的64例低风险的中低位直肠癌(从肛缘向上至10厘米的直肠之间发生的肿瘤)患者中,通过采取新的治疗模式后,临床完全缓解(即癌细胞已经消失)及接近临床完全缓解的比率达到71.9%,3年器官保留率达67.2%,3年非再生无病生存率(指该病3年不复发情况下,患者存活的比率)达92.2%。该前瞻性研究历时6年,提示低风险的直肠癌患者半数以上可非手术治愈,2/3的患者可免除传统的直肠切除手术,剩下1/3的人,即便通过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要做手术,补救手术后的效果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并没有耽误病情,不少患者因此大幅改善了生活质量。

  提高生存质量还需更多努力

  武爱文说,如今癌症被看作是一种慢性病,带癌生存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医学界努力的方向。这一研究实际上只是众多努力中的一小部分,需要医患更多合作,共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正规的治疗是前提。积极、合适、正规的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不管是手术切除还是观察治疗都要基于这一前提。所以患者不能仅仅为了“少受罪”而避开必须的治疗手段,否则病情加重,日后生活受到的影响更大,甚至危及生命。

  定期复查防复发。癌症治疗绝不是一蹴而就,定期复查避免复发才是患者要着重注意的。武爱文表示,尤其像这种观察治疗的方式,如果患者不能保证遵医嘱定期复查,那不如选择手术切除更为稳妥。因为若无法按期复查,后续出现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反而可能耽误病情。一般来说,对于采取“观察、等待”治疗思路的患者,如果肿瘤位置很低,我们会建议1~2个月进行一次指诊检查,然后2~3个月进行一次核磁检查,必要的话3~6个月再进行一次肠镜检查。随着时间的延长,检查间隔也会拉长,具体的检查频次和内容因人而异,须遵照医嘱执行。

  预防大于治疗。癌症治疗,预防先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到健康饮食、睡眠规律、适当运动,十分必要。一些高危人群,例如有肿瘤家族史、癌前病变、不良嗜好的人群,更要注重早期筛查。早诊早治,患者预后会更好,生活质量也更高。想要改善后期生活质量,仅在手术后或治疗后才采取行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将健康理念贯穿始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