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报忧 再报喜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顺序效应”,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会影响人们的判断,美国心理学教授塞斯·卡普兰最早证实其存在。他进行了一项调查,想评估参与者对工作各方面的评分,但阴差阳错地发现,如果调换问卷上问题的顺序,参与者的评分会发生改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赖巧珍
《生命时报》 2023-12-05 第1758期 第15版
顺序效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是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顺序不同,感受就不同。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能达到“失而复得”的感觉,冲淡了坏消息带来的不愉快;但若先听好消息,后面的坏消息会冲淡喜悦感,造成好消息也泡汤了的感觉。这就是顺序效应中的“近因效应”,指最后呈现的信息占据了更大的认知比重。所以我们与他人相处时,说话最好先抑后扬,把丑话、对方的问题、任务等先说在前头,最后赞许他的优点、肯定他的能力、模糊任务困难程度等,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顺序效应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相反,它是指最先呈现的信息比之后出现的信息对印象、决策、记忆等影响更大。比如我们总是更能记住“第一次”发生的事,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用手机等。这提示我们一定要做好“第一印象”管理。初次见面时,把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对方,因为留下的坏印象会很难改变。
一般来说,在比赛等竞争类情境下,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出场的人承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观众期待值,进而有可能降低评分。如果碰到这样的排序,要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发挥上而非“不走运”。因为尽管顺序效应存在,但目前也难以弄清第几位是最好的,顺序效应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把握机会利用好顺序效应,但也不应过分地依赖。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减少顺序效应负面影响的最好办法。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说话流利更可能长寿05-13
- [事件]适合国人的护脑饮食05-13
- [事件]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05-13
- [事件]我国胰岛素抵抗男性多05-12
- [事件]炫耀背后是补偿05-12
- [事件]频繁打嗝是胃气下不去05-12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
- [事件]他汀护胸肌 阿司匹林损胸肌05-11
最新文章
- [事件]说话流利更可能长寿05-13
- [事件]适合国人的护脑饮食05-13
- [事件]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05-1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1热论之热病...05-12
- [事件]我国胰岛素抵抗男性多05-12
- [事件]炫耀背后是补偿05-12
- [事件]频繁打嗝是胃气下不去05-12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