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长期便秘 大脑老三岁

长期便秘 大脑老三岁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9-24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肠脑相连互相影响 菌群失调神经发炎 长期便秘,大脑老三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 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张 楠
  本报记者 田雨汀

  《生命时报》 2023-09-05 第1734期 第1版


byb.cn


  作家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提到“大便通畅,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许多人的生活写照却是“从马桶上起来就有感觉,一坐下就没了便意”“肠胃很娇气,稍不注意就拉肚子、便秘”……据估计,世界上有16%的人口正饱受便秘困扰。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便秘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但长期便秘不仅给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还与炎症、焦虑和抑郁等健康问题息息相关。

  慢性便秘不止让大脑衰老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军介绍,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每1~2天排便一次,但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严重者2~4周才排便一次。

  在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三项针对超10万名成年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一项显示,每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可能预示着认知能力下降,便秘人群肠道中能够产生丁酸盐(可增强肠道功能、改善炎症等)和消化膳食纤维的细菌更少。另两项研究指出,一些肠道菌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与痴呆风险相关。研究人员表示,与每天排便的参与者相比,那些每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的慢性便秘患者的认知功能更差,相当于衰老了3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楠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便秘和大脑衰老间的联系存在多种可能,因为人体的各系统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关联。当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很可能影响其他系统,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给身体的其他部位带来一系列后果。“一方面,便秘和认知障碍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例如菌群失调;另一方面,二者可能互为因果,便秘破坏肠道微环境,导致神经炎症和退行性变,认知障碍又进一步影响排便的规律和行为。”

  李军表示,肠道和大脑间存在交互作用,被称为“脑-肠轴”,胃肠道功能由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共同参与调控,大脑中的某些神经递质与肠道感受运动的神经递质相似甚至相同,因此便秘和大脑衰老也可能互为因果。另外,不少研究都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和焦虑、抑郁等存在关联。

  便秘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则影响情绪、食欲不振,重则可能引发肠梗阻、急性心血管事件。李军表示,粪便长时间停留在体内,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可能出现混乱,引起胃肠道神经紊乱等问题;老百姓常说的“十人九痔”也体现了便秘的“威力”,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都会随便秘而来;粪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还会造成粪块结石积存,导致肠梗阻。

  几类原因阻碍排便

  李军表示,慢性便秘主要分两型,表现症状各不相同。器质性便秘患者往往有明确的病理性原因,如肠道肿瘤、肠道狭窄、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诊断时需要进行肠镜、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全身体检评估。

  功能性便秘根据机制可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由胃肠道动力不足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指患者盆底肌功能紊乱、直肠括约肌的运动规律与正常排便时相反,越用力,越无法将大便排出,需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肌肉协调性;混合型便秘则指患者既有胃肠道动力不足,也有肛门功能障碍,需通过相关动力学检查确诊。

  三者治疗方式也不同。“对于器质性便秘,治疗原发病即可缓解,但功能性便秘一般没有明确病因。”李军说,阻碍正常排便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4类:

  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没规律、缺少定时排便习惯,运动量不足、很少外出活动,三餐不定时、饮水少、常喝浓茶,排便时“读书看报”、姿势不良。

  身体因素。老人牙齿缺失,饮食精细,膳食纤维摄入量下降,进食量减少;机体功能衰退,运动量大幅减少,肠道蠕动减缓;排便相关肌群力量下降,收缩与舒张不协调,排便推动力不足。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钾血症、慢性铅中毒、尿毒症等,也会导致便秘。

  心理问题。心情郁闷者多发便秘,不少国内外研究还指出,精神性厌食、抑郁、焦虑、强迫观念及行为、精神分裂症等,都与便秘有一定关系。

  药物影响。因排便费力而长期服用中草药,可能引发结肠黑变病,进一步导致便秘。频繁灌肠、使用开塞露促排便等,会让肠道功能减退、盆底肌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排便障碍。一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肌肉松弛剂等也会引起便秘。

  老年人更要重视危险信号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便秘患病率为3%~17.6%,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高达22%,明显高于年轻人。男女患病率之比最高达1:4.5,而且正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部分地区的社区老人功能型便秘发病率约为3%,这个数字并不低。”李军说,随着年龄增加和机体功能衰退,老人的食量、活动量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也减少,加之肠道蠕动能力减弱、相关肌群力量不足,会让食物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专家们强调,便秘虽不是心血管病变的直接危险因素,但用力排便很可能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老年人尤其应尽早识别、治疗慢性便秘。

  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度运动、保持身心愉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保持大便通畅。还要经常按摩腹部、提肛等,避免久坐、久卧。服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缓泻剂治疗便秘,安全性也较高。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最好每天定时在饭后排便,不要等有便意了才去排,也不要带着手机、报纸等,做到集中精力排便,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另外,蹲姿更利于排便,若家中安装马桶,可在马桶前方加配脚凳,排便时将双脚踩在凳子上,排便更顺畅。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量食用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少吃加工食物和油炸食品,减少饮食中甜食等零食的占比。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用粗粮代替精米细面,全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是饮食中最好的膳食纤维来源,能加快肠道蠕动,熟香蕉、火龙果、红薯、鲜枣等,通便效果也不错。

  发现潜在疾病。老年人便秘的诱因较复杂,有时可能是结直肠癌等严重疾病的“警报铃”,最好先就诊排查,对因治疗。如果短期内突然出现便秘、便中带血或腹泻等排便习惯的改变,需尽快接受肠镜检查,切忌自行用药。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易伴发便秘,应多关注排便状态,每次大便后,可注意观察形态、质地、颜色:正常的大便应呈香蕉状、无压痕,软硬适中、无黏液脓血、未消化的异常成分等,颜色为棕黄色至绿色,警惕柏油样便或白陶土样便。如果排便时伴有腹胀、腹痛等,也需要尽快就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