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巧克力最早是壮阳药

巧克力最早是壮阳药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3-1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在1492年欧洲殖民者抵达新大陆前,美洲人对可可树的种植与运用至少有3000年历史了。当地土著把可可豆碾碎,加上香草、胡椒和树汁,再兑上水,搅拌起泡后加入玉米粉,制成一种褐色的苦味饮料来喝,它就是“巧克力”的前身。


  北京大学医学部 石宜安

  《生命时报》 2023-02-17 第1680期 第23版

  在美洲文明中,这种苦味饮料是一种神圣饮品,被视为来自众神的礼物,用于神圣的仪式和葬礼。当时,美洲人还认为它是一种能量增强剂和壮阳药。阿兹特克人(美洲古代三大文明的创造者之一)足迹遍布中美洲的同时,也认识到可可的价值。由于墨西哥中部的干燥高地无法种植可可,阿兹特克人只能与玛雅人交易可可豆。据说阿兹特克统治者蒙特苏马二世每天会用金杯喝50杯巧克力来增强性欲。可可豆甚至一度被用作货币,用100个可可豆就能购买一只火鸡或一只野兔。


  在16世纪,可可豆传入欧洲。最初,欧洲人接受不了味道苦涩、像“土浆”一样颜色的巧克力。米兰历史学家、航海家吉罗拉莫·本佐尼的《新世界史》中写道:“(巧克力)看起来更像是给猪喝的。我已来到这个国家一年了,从没有尝试的欲望。但每当我到达一个新地方,总有印第安人向我提供此饮品,且惊讶于我的拒绝。直到后来,因为没有酒喝,也不想总喝水,我只能试试。味道有点苦,但很能补充体力。”

  当时,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疾病理论源自古希腊的体液学说,并进一步发展出寒、热、干、湿理论,认为血是“热”而“湿”的,痰则是“寒”而“湿”。因此,遇“寒”证则对之以“热”药。在此理论下,食物同样被认为具备寒热属性。为了自身健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1570年特派御医法兰西·赫南德兹到访新大陆并展开研究。抵达当地后,可可引起了他的兴趣。赫南德兹认为巧克力性质温和、滋补,但稍稍倾向于寒和湿,因此,适合搭配热水来饮用,可达到驱除炎症的功效,还可暖胃并使呼吸畅顺、舒缓痛症。接下来,这一饮品被进行了一系列改良,比如用蜂蜜和糖代替了胡椒和树汁,巧克力不再是苦涩的,又保留了原来的风味。后来,西班牙上层人士纷纷饮用这种来自新大陆的新奇“补品”。

  大约在1642年前后,巧克力以药物的形式进入法国。巴黎医学院曾有人在1644年撰写论文讨论过,“每日仅能饮用两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在长时间维持体力这方面,连肉汤也比不上它。”因此,贵族都把它当成一种保健药品,比如壮阳药或能量饮品。随后,巧克力传遍了整个欧洲。

  1671年,一位贵族夫人在与家人的通信中,道尽了对巧克力的爱恨,“当你本已难以入睡时,巧克力更会让你夜不能寐。但若哪天没有巧克力,它将让你牵肠挂肚,心痒难耐,叫我如何是好。”几个月后,她又在信中提到,她还是忍不住饮用巧克力,而且必须在三餐之间都喝一杯才能让自己振作起来,她承认自己已屈服于这种饮品。

  康熙三十二年,巧克力曾有一次传入中国皇宫的机会,但最终未被康熙认可。法国传教士用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疟疾后,康熙对西洋药充满了兴趣。当时,巧克力是在传教士中流行的零食,康熙对此非常好奇,听说它在西方宫廷中也很流行后,马上给意大利传教士赫世亨下了一道旨意,让他送点巧克力来尝尝。

  赫世亨选择了上好的巧克力粉,还洋洋洒洒写了900字的“说明书”,不仅把巧克力是热性食物,可治疗胃虚、消化不良等效果写明了,也将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写上去了,还详细描述了巧克力的配料。这份说明书和巧克力被一同送到康熙面前。没想到,康熙看完这份说明书后大为头疼,因为赫世亨写的配料太多了,有些在中国能找到,有些则产于美洲和东南亚,康熙根本不认识。于是,康熙对巧克力的兴趣瞬间全无,御批三个字“知道了”后,再也没有吃过巧克力。

  19世纪工业革命后,巧克力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规模也不断扩大,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平民大众可以享受的食物。搭配上奶油、坚果等食材,巧克力不再只有液体这一种形式,样式更加丰富,获得了大众的喜爱,甚至被赋予“爱”的意义,成为西方情人节的必备礼物之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