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孩子说谎不都是品德问题

孩子说谎不都是品德问题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9-11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混淆想象与现实 不善表达怕责罚 孩子说谎不都是品德问题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杨 健

  本报记者 任琳贤

  《生命时报》 2022-08-30 第1636期 第10版


  诚实不说谎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所以,很多家长无法容忍孩子小小年纪就撒谎,常常会严厉斥责以防再犯。事实上,孩子的说谎行为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若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通教训,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说谎不该上升到欺骗层面的道德品行问题。”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健强调,孩子的说谎行为不同于成人,他们撒谎常常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家长应该酌情处理。

  想象的谎言,不必小题大做。大概从三四岁开始,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一定发展,但认知水平十分有限,会出现混淆想象与现实的情况,出现想象性说谎行为,并且频次会逐渐增加,动机通常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比如,一个孩子特别喜欢芭比娃娃,当她遇到相关场景时,即使父母没给她买过,她也可能无意识地说出:“我有个特别漂亮的芭比娃娃。”把一直希望但未真实发生的事物当成了既定事实。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必批评,而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主动去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

  自我保护式说谎,注重沟通方式。这类谎言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出于本能的趋利避害,例如孩子被欺负了,但又怕别人再也不跟他玩了,就选择说谎来隐瞒事实;本来是自己睡懒觉导致迟到,却对老师撒谎是路上耽搁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耐心询问孩子说谎的原因,告诉孩子说谎不对,并引导或协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另一种则是,孩子做错事,恐惧责罚,可能通过说谎来开脱。对于这类情况,家长要避免采用严厉的态度去批评说教甚至打骂孩子,否则会让孩子更害怕承认说谎,以后说谎的次数会更多。建议家长心平气和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并以此为一个沟通和学习的机会,告诉孩子说谎的危害,以及诚实应对这件事有怎样的好处,引导孩子为错误道歉,并积极改正。


  善意的谎言,背后可能是不会表达。有时候孩子撒谎,可能是不想让别人担心和失望,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比如,孩子没考好,但为了不让父母生气,就选择撒谎;孩子身体不舒服,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就撒谎隐瞒。处理这类情况,首先,家长要与孩子共情,告诉孩子“爸妈知道你是不想让我们难过”“我们知道你是想让我们开心”;其次,家长要讲明白,善意的谎言是不诚实的表达方式,应当改正;最后,家长要多在行动上向孩子表达爱意,比如给予拥抱,一起帮孩子克服困难等,不要向孩子表达过高的期待,也不要总是把对孩子的关心建立在某种条件之上。

  杨健说,每个孩子都可能会说谎,这不是一件值得大动干戈的事,家长只要合理“揭穿”并积极处理,孩子今后在学校和社会的正向引导下,依然能成为人格健全、品质优秀的人。以下“四不”原则要注意:

  不能无动于衷。对于孩子的任何说谎行为,家长都必须指出其错误,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随意让步,帮其“圆谎”“开脱”“找理由”,从小就要帮孩子树立诚实做人的价值观。

  不能高压处理。孩子说谎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心理需要,家长应保持平和,给孩子充分而开放的沟通空间,并协助孩子为说谎行为负责,积极去承认错误、澄清事实;如果孩子撒谎涉及严重的是非问题,可通过取消礼物、奖励等方式给予警示,但不能打骂、讽刺、挖苦。

  不能当众揭穿。当众揭穿孩子的谎言,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更害怕犯错,担心自己真实的一面不被父母接受。家长要明白,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以惩罚或教训为目的。

  不能亲子双标。有时,家长不经意间说了句谎,就可能给孩子起到不良示范。比如,孩子明明看到家长在玩手机,家长却对孩子说自己没玩,或找借口说自己是为了工作。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应与孩子有一样的标准,无论任何谎言,都应该承认错误,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做不到的时候要向孩子解释一下原因。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