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乐观确实让人长寿

乐观确实让人长寿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7-28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最新研究发现,乐观使女性平均增寿 4.4 岁,而定期运动可增寿0.4~4.2岁 乐观确实让人长寿,研究还指出,虽然只有23%~32%的人是天生乐观,但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心理因素,让自己随时保持乐观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 李舜伟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 李 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汪 冰
  本报实习记者 卞磊
  《生命时报》 2022-07-12 第1622期 第1版

  古往今来,人类从未停止追求长寿的脚步,从烧炼仙丹到细胞、端粒,对长寿因素的探索也有了质的飞跃。在这一历程中,有人尝试从内心探求答案,发现了“乐观者寿”的秘诀。近日,这个秘诀得到了进一步科学验证——《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刊登的新研究显示,女性乐观程度更高与长寿和活到超过90岁有关,乐观带来的益处可能与运动相当。尽管此项研究的对象为女性,但在过去几十年,乐观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大量涵盖男女受试者的研究表明,乐观能给全人群带来健康益处。

  乐观者平均增寿11%~15%

  “笑一笑,十年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乐观的好处早已通过谚语广为流传。在科学界,乐观的优点也被逐步揭开,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1932年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斯诺登教授组织的“修女研究”。修女们从22岁开始撰写自传,长达3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使用语汇更积极者在老年时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都更高;控制其他因素后,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修女们长寿的最重要因素。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一项纳入1500名男性和近7万名女性、历时30年的研究指出,乐观的人更可能活到85岁以上;与悲观者相比,乐观主义者的平均寿命要长11%~15%。

  最新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的新研究作者、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以往多数研究是在非西班牙裔的白人人群中进行,我们则研究了不同种族和民族中乐观与长寿间的关系,并对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是一个中介途径进行了评估。”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妇女健康倡议收集的数据,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和民族的1.6万余名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经过26年随访后发现,乐观度排名前25%的女性,寿命比处于最后25%的长5.4%,且前者活到90岁以上的可能性比后者高10%。研究还推断,乐观度排名前25%的女性比后25%的女性平均增寿4.4年。研究者在调整混杂的风险因素后还发现,定期运动可增加0.4~4.2年的寿命。也就是说,乐观对长寿的作用可能与运动相当。

  乐观在三方面作用尤其显著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乐观可能具备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包括更可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能缓解由心理压力等引发的生理反应、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等。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高度乐观与降低患慢性疾病风险、降低死亡率等之间存在特定联系。

  乐观者生活方式更健康。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创建了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衡量标准,包括受试者的饮食质量、身体活动、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和饮酒状况等,发现生活方式在乐观与寿命之间起到了24%的中介作用。研究指出,乐观的人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如增加体育活动、坚持健康饮食、不吸烟等。“乐观的人可能容易在治疗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他们依从性更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说,以癌症幸存者为例,其中很多乐观的人并非简单地用乐观心态战胜癌症,而是乐观者面对困境、痛苦时,更有希望感,认为当下的治疗难题是暂时的,他们明白,坚持治疗不一定能胜利,但放弃等于失去了胜利的可能。相反,悲观的人把困境理解为永久、不可改变的,导致自己消极应对疾病。

  乐观者抗压能力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说,悲观的人可能体会到很多压力应激。压力应激会诱发机体出现更多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加速人体老化,减少寿命;积极乐观的人则不会过度触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哈佛大学的研究还讨论了乐观可能通过神经生物学和心理机制减轻压力对健康的有害影响。例如,此前有团队调查了压力和痛苦可能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变化、血小板凝固性过高及氧化应激等。2019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上一项涉及近23万人的研究显示,乐观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关,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引发的生理反应。

  乐观者更易获得社会支持。研究显示,乐观的人能获得更多社会支持,通过解决问题、规划策略来减少健康风险,他们能更好地调节情绪和自身行为。李娟说,这是种双向互动,乐观的人,心态相对开放,容易获取社会支持,同时,他们的行为输出对身心健康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例如,大量研究发现,乐观的人更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他人服务会提升自身的积极体验,促进身心健康。

  在心里种下“太阳花”

  哈佛大学团队的研究提出,乐观不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可能是促进长寿和健康老龄化的新方法。研究还指出,尽管乐观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的(约23%~32%的人是天生乐观),但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心理因素,让自己随时保持乐观。

  汪冰说,乐观是种可以习得的思维模式。悲观、有精神内耗情况的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变乐观,这类人更易被痛苦影响,常被负面事件吸引注意力,即使不做什么事情也感觉很累。人生从来不缺少困境,应对困境是人生必修课,如果从孩童时就建立乐观思维方式,获得应对困难的心理韧性,可受益终身。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心理医学科专家李舜伟也表示,基因遗传对人的情绪不起决定作用,后天环境也非常重要。一生中,孩童阶段的“乐观教育”,有助于塑造乐观的性格,这需要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自由、发散的环境,而非消极、限制、苛刻的环境。

  李娟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我认为,在人的最后生命阶段,积极心态比其他几个方面更为重要。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本质都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大,这类患者就越发需要保持积极心态。”汪冰也认为,衰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容易带来生活挑战和抑郁情绪,《柳叶刀》上一项研究称,全世界约1/5的人活到75岁时,都经历过抑郁。在不过分夸大乐观作用的前提下,人在走向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养生也很重要。

  李娟建议大家通过3件小事来练习乐观,在心里种下一朵“太阳花”:1.每天对镜子微笑3次,逐渐形成与外部环境接触时先微笑的好习惯。2.写感恩日记,在入睡前回忆和记录当天发生的好事,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能具备在生活中“挖掘”快乐的能力。3.练习关注当下、关注自己身心状态,这样更容易接纳和放下,也更容易达到内心平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