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双相障碍与青春期叛逆

双相障碍与青春期叛逆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4-14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据国外研究,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患者中20%~40%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而11%~19%自杀身亡。令人担忧的是,其首次发病高峰集中在15~19岁,该年龄段正好与大众所熟知的青春期重合。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双相障碍、辨别双相障与青春期叛逆的区别,本报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晓白教授进行了专访。

  双相障碍相较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表现更为多样化

  双相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以情绪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诊断分类上,介于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之间,表明双相障碍与这两者在病因学和临床表现方面有部分重叠。双相障碍以情绪的周期性异常变化为特点,分别有抑郁相和躁狂相,而精神分裂症则是以思维障碍为主的精神类疾病。相对来说,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为多样化,部分患者的症状更为复杂,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双相障碍首发高峰年龄处15~19岁,与青春期重叠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很多案例的首次发病时间与大众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重合。青春期处于从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青少年在情绪、认知、家庭关系、学业等各个方面承受的压力很大,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冲突及困扰,表现出不愿与人交流,自闭、出现冲突、反抗等行为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特点与双相障碍临床上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以动态的观察为主,从青少年的心理年龄、成长特点、成长环境等多个角度去综合考虑,并结合青春期的发病特点、以专业的诊断标准去判断,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信号给予充分的关注以及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

  李教授提醒,当发现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表现明显超出正常可理解的范围时,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医生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双相障碍病因尚不明确,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针对双相障碍的病因,李教授介绍,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已经从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生化学、药理学以及脑肠轴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然而,尚无明确的结论,因为双相障碍生物学原因的复杂性以及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参与,使得双相障碍成为一种多原因疾病,而非单一病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双相障碍的Ⅰ型障碍还是Ⅱ型障碍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遗传背景。

  双相障碍不同的类型,诊断标准不同,治疗方式亦有差异

  双相Ⅰ型障碍指的是至少要有一次躁狂发作,双相Ⅱ型障碍的诊断则要求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重性抑郁发作以及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然而,双相Ⅱ型障碍并不是Ⅰ型障碍的“轻度形式”。事实上,双相Ⅱ型障碍更具有慢性特征,在病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处于抑郁相,导致较大的社会功能的损害,另外,同时伴有混合特征的比例更高,诊断和治疗也更加棘手。

  临床上,对于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4个方面:

  首先,需要满足症状条目的标准(在症状条目的数量和内容上,Ⅰ型与Ⅱ型并无差异);

  其次要满足发病时间的标准,双相Ⅰ型障碍要求持续的时间是一周,双相Ⅱ型障碍则为四天;

  再次是功能的标准,即是否严重到影响家庭生活及工作或需要住院治疗;

  最后,是鉴别诊断的标准。另外,如果患者同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则应诊断为双相Ⅰ型障碍。


  在治疗上,双相Ⅰ型障碍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双相Ⅱ型如果症状较轻或患有环性心境障碍(双相障碍的另一种亚型)的患者,心理治疗亦有帮助,若中度以上,仍需要优先考虑药物治疗。

  更多的医疗资源及社会认知率,可以提高治愈率

  假若身边有双相障碍患者,首先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这个疾病;其次鼓励患者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家人或亲友应该督促患者坚持就医坚持服药,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心理辅导;第三,家人和亲友应避免极端化的倾向,既不要过度干涉保护也不要孤立和冷漠患者;第四,保持与患者有效沟通,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第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律,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作息、饮食以及适当运动。

  最后李教授希望有更多的有经验和有耐心的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工作者参与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以便能够更准确地对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问题和精神心理疾病做出鉴别和区分,既不要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也减少错诊或误诊;另外,由于双相障碍会对大脑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需让患者及其家人认识到长期服药、防止复发的重要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