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孩子反复肺感染 竟因动静脉"短路"

孩子反复肺感染 竟因动静脉"短路"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8-4-23 00:01

    【byb.cn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孩子一运动就累,晚上汗湿几件衫,常常被一场小感冒放倒,演变成肺炎。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当心,有可能是心脏问题作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心病诊治中心暨心血管儿科近期接诊了一名患有疑难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并一次性成功完成两种介入手术。据了解,这是介入手术中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


  肺动静脉“有洞”

  他一出生就缺氧


  十岁男孩小施(化名)从一出生就有些“不对劲”。“他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晚上哭闹,出汗也很多,到三岁时,汗多到一晚上要换几件上衣。”小施的妈妈说,本以为随着孩子长大,情况会好转,没想到孩子越大,体力越差,跑几步就会喊“累”,而且手指甲和脚指甲渐渐发紫。小施比同龄孩子更容易咳嗽、发烧,普通的感冒也可能演变成肺部感染,差不多一个月发生一次。快六岁时又一次肺部感染,医生发现小施的动脉导管没有闭合,血氧饱和度只有78%,而正常孩子应该达到95%以上。


  小施随即被带到中山一院求助。该院先心病诊治中心暨心血管儿科主任覃有振教授介绍说,孩子一出生,通常动脉导管会自然闭合,有些孩子会延迟到3个月后再闭合,晚于一岁还未闭合则需要手术干预。经多次全科讨论,医生们怀疑小施的身上存在肺动静脉复杂畸形尤其是肺动静脉瘘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可能。

  肺动静脉瘘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肺动脉血液不经过肺泡直接流入肺静脉,肺动静脉直接相通则会形成“短路”,高含氧量的血液被低含氧量的血液“稀释”,造成全身供氧不足。


  果然,心脏导管检查以及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证实了专家们的判断。除了动脉导管没有闭合,小施还患有多发性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瘘的囊袋较大,位置很深,有多处,采取介入治疗难度非常大。孩子年纪太小,难以耐受长时间手术。考虑到小施长期缺氧,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医生们决定先封堵两条肺动静脉瘘,暂时不封堵问题较轻的动脉导管。手术后,孩子的血氧饱和度升至90%,随后康复出院。


  四年两次重病发作

  一次手术堵两漏洞


  按照医生们的叮嘱,小施本应该在康复后回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但小施一家迟迟没有现身,直到今年2月份才返回医院。


  原来,第一次手术花了6万多元,小施父母无力筹措二次手术费,本以为动脉导管能随着孩子长大而自然封闭,没想到孩子再次出现很难控制的肺部感染。检查显示,小施的血氧饱和度只有84%~86%,又回到四年前的水平,且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异常增高。进一步检查显示,小施的病情出现了反复,怀疑除了原来的肺动静脉瘘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外,又出现了新的肺动静脉瘘。


  覃有振教授表示,有些病人受先天因素影响,肺动静脉血管壁比普通人要脆弱,在血流的冲击下,有可能再次出现瘘。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医生们决定同时为他进行“肺动静脉瘘封堵和动脉导管闭合”两种介入手术。这一回,小施的肺动静脉瘘几乎遍布整个右下肺。经过全科教授轮番上阵,近五个小时后,小施的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手术中,孩子的血氧饱和度立即升到了100%,心电图、血压和肺动脉压均正常。


  目前,孩子还在医院进行休养,近期将出院。


  无端反复肺感染

  警惕心脏病可能


  覃有振教授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原因不明的手指、嘴唇发紫,且反复肺部感染,有憋闷、气喘的症状,在排除呼吸系统疾病后,要警惕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最好到心血管儿科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目前广州仅有中山一院、省人民医院、市妇儿中心设有心血管儿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