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为何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治病
(来源:北京日报)目前,北京、郑州等地已有百余名新冠肺炎康复者主动捐献自己的血浆,以帮助治疗危重症患者。为什么康复者的血浆能用于治病呢?使用健康人的血浆会不会更有用?
事件糖友身上无小事
(来源:生命时报)编者的话: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会生病。对健康人而言,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或是腹泻便秘等,都不算大事。但在糖尿病学专家眼里,糖友身上无小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必须尽早就医诊治。
事件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率约87%
(来源:中新网)截至2月22日,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在中医药治疗患者中,使用中药汤药的比例82%。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上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记者24日从发布会上获悉的。
事件额头手腕耳道…哪种测量更准确?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近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筛查体温已经成为各有关单位、学校、家庭等做好防控工作的必要手段。常规的水银体温计测量更加稳定,但由于检测时间过长(3~5min),必然是不能满足日常快速筛查的要求的。因此,在人流量较多场所采用非接触式的温度计,既安全,又方便快捷。
事件CT与核酸检测同时进行有助确诊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22日电(董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纳入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CT影像为何会成为诊断方法之一,对患者从确诊到康复起到哪些作用?近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海波,副主任张笑春接受人民网采访进行解读。
事件气溶胶传播病毒的条件非常严苛
(来源:科技日报)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解读,病毒传播途径的表述中增加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这一表述将“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暴露”和“高浓度”作为可能的传播条件。
事件疫情期间甲亢甲减患者如何应对?
(来源:广州日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通常要定期回医院复诊。目前,根据疫情防控政策,医院门诊没有全面开诊,甲亢和甲减患者复诊比较困难,该怎么应对?
事件专家解读第六版诊疗方案更新的内容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许晓华)在今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事件每7天就有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去武汉
(来源:人民健康网)“中药材、贴敷、艾灸全部备齐,目标雷神山!”自2月15日起,由上海、吉林、广东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先后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此前,已经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组成的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奋战在武汉一线,全面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
事件磷酸氯喹被纳入6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来源:科技日报)2月18日,在广东省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到磷酸氯喹疗效时指出,磷酸氯喹够不上称之为新冠肺炎治疗的特效药,但其有治疗效果,且副作用不大,值得探讨和研究。
事件中医药抗疫从参与者变成主力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2月13日,广东省中医药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在武汉汉口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查房时,一位患者竖起大拇指点赞:“我以前不相信中医,但昨天把你们开的药喝了两副,好像有一种惊人的效果,我觉得中医真不错,一天就有好转。”颜芳表示,“中医其实见效很快的,不是‘慢郎中’,关键要对症下药。”这段流传于网上的视频对话,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
事件居家防疫做好口腔保健少就医
(来源:北京日报)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容易发生变化,如起居不规律、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改变、进食频率改变等,这些可能导致牙龈炎、龋病等情况的出现。另外,疫情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可能诱发口腔黏膜方面的疾病。
事件错!对马路广场等反复喷洒消毒剂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王国菁)消毒剂的频繁使用是否对身体或周边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今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表示,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对于阻断间接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但消毒一定要适度,应保证不对身体带来危害,不对环境带来长期的污染风险。
事件外出回家后外套如何消毒?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王国菁)外出回家后外套如何消毒?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在解答这一问题时表示,日常的外套,回家后直接挂在门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里穿的衣服分开就行,回家后没有必要对外套消毒。
事件
